新年新學期,海滄區錦里小學來了幾名特殊的學生,他們中有的才7歲,有的已經18歲,可是對他們來說,走出家門,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還是頭一回。他們都是智障兒童,就讀的是設在錦里小學的特教輔讀班,不久前記者到這個班進行采訪,發現在這里當老師的確不容易。 眼前這位正在領唱的同學叫小妮,從她的歌聲中,很難發現她是一名智殘者。班主任周老師告訴記者,18歲的小妮是班長,在班中年齡最大,雖然心手協調能力差些,但是她的語言能力不錯,比較容易溝通,班里十個孩子,她的情況算是最好的。 班主任周美英;走路、吃飯、上廁所都需要有人幫助。 在學校,像周美英這樣的特教老師還有三名,他們都是從海滄鎮其它小學里挑選出來的年輕教師。自從接手這份工作以后,這四位老師也深深體會到了這份教學工作的特殊。 老師鄭忠誠:以前沒接觸過,什么都要重新來。 進入特教班的孩子,聽力、語言、行動上都會有些缺陷,老師的一個動作、一個口令,往往要反復示范上幾遍、十幾遍。由于智力存在障礙,有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尿褲子是常有的事,為他們更換衣褲也就成了他們的份內事了。周老師說,面對這些孩子,眼睛時刻都不能離開他們,就連午睡,老師也要輪流看著,有時想想真是很辛苦。令人欣慰的是,家長的積極反饋和孩子身上的點點變化,讓他們感受到付出終有回報。 毛毛的爺爺今年已經93歲高齡了,自從孫子上學后,他也就成了這里的常客,每天都從生活區坐車來學校看望毛毛,對他們來說,孩子能有機會進入校園接受教育,已經是很幸福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