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 陪伴比錢還重要
3月28日,在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主辦的“羊城青年學堂”首場講座上,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心理問題專家王登峰對廣州近期頻頻發生的大學生過激行為談起了自己的看法。
孝道應該成為第一課
“孝是社會的基本責任和道德規范,也是社會運轉的基石。”王登峰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生的、無私的,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則是后天的,因此孝順也是需要培養的,只可惜現在的青年人卻越來越忽視了對父母的關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假期不回家,甚至幾年不回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王登峰認為,孝是一種報恩,也是一個人生下來后應該學會的第一課,“連古代的官吏選拔都會考慮到‘舉孝唯廉’,更何況現在?”
王登峰指出,其實孝順做起來也很容易,父母很多時候要的不是錢,而是兒女的陪伴和關愛。
挫折教育應從小做起
針對最近廣州發生的一系列大學生過激行為,王登峰直言:“這是因為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度保護和縱容,從小就缺乏應急能力的培養,一旦離開父母遇到挫折,很容易驚慌失措甚至消極厭世,最終發生過激行為。”
王登峰認為,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家庭和學校不能無條件滿足他們的要求,而應多提點要求,以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和獨立性,甚至可以人為地制造挫折來磨練孩子。“可惜我們的家長和學校忽視了這種磨練和挫折教育,很多大學生都缺乏必備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青年人到了大學階段才接受到類似的指導,這未免太遲了。”
王登峰建議學校和家長從小鼓勵孩子多元化發展,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而不應拘泥于學習。
大學生急需心理輔導
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應該如何處理呢?王教授建議,學校應該有人去幫他們分析挫折帶來的后果、分析過激行為可能引起的危害,并指導他們正確面對挫折,冷靜客觀地去想出其他更有效的解決辦法。“要告訴他們,生活不是那么簡單的,處理問題也不能簡單草率,何況是對自己的生命?!”
“正因為早期教育的誤區和失敗,我們的大學生們才更急需后天的心理輔導,即使時間有點遲,但總比沒有來得要好。”對于大學生的心理輔導,王登峰教授寄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