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這“迷惘的一代”,成了大人們憂心的話題
誰偷走了孩子們的信仰?誰偷走了孩子們的同情心?誰偷走了孩子們的感恩心?誰偷走了孩子們的寬容?這些都是許多大人對一些孩子發(fā)出的疑問。如何把對正確榮辱觀的提倡變成未成年人的自發(fā)行動和思想需求成為當務(wù)之急。3月31日-4月1日,由教育部社科司、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文明辦、南京師范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與青少年德育高層論壇”在寧舉行,就如何拯救“迷惘的一代”,專家們展開熱烈的討論。
迷惘的孩子———誰偷走了你們的信仰
【灰鏡頭】
為看“超女”,南京一重點中學高三學生小羽一月內(nèi)三次被父親扇了耳光。長這么大,父親以前連手指頭都沒碰過她一次。但在她心里,“超女”的地位遠比“高考”重要。
【大人的困惑】
似乎在孩子們的世界里,現(xiàn)在只有超女、只有周杰倫……馬加爵曾對他的姐姐說,“現(xiàn)在我對你講一次真心話,我這人最大的問題就出在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么?”越來越多的孩子,發(fā)出了“活著是為了什么”的疑問。是什么,讓我們的孩子變得如此迷惘?
【專家點評】
南師大教科院教育學原理博士翟楠說,時下,很多青少年學生都處在一種道德虧空、理想消失的狀態(tài)之中,對任何事物都報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以“榮辱不驚”作為自己的處世哲學。正在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青少年學生,必須要有對良善事物和高尚靈魂的追求,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冷漠的孩子———誰偷走了你們的同情心
【灰鏡頭】
一天中午,南京游府西街。幾個初中男生嘻嘻哈哈地追著一個智障孩子,很快把他堵在了墻角,有的用手去掐他的臉,有的去扯他的褲帶……一旁路過的市民陳小姐氣憤地上前制止,不料幾個男生卻惡聲惡氣地沖她吼:“關(guān)你×事!你以為自己長得美啊……”
【大人的困惑】
一想起這事,陳小姐就憤憤難平:“估計這幾個男生也就比我小十幾歲,但區(qū)別也太大了,我怎么也做不出這樣沒有同情心的事來……”另外,看到過馬路的盲人,有些孩子不但不攙扶,反而滿臉壞笑地看著盲人的手杖碰上電線桿……是什么讓我們的孩子如此冷漠?
【專家點評】
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專家陳真認為,有了起碼的仁愛之心,其他的一切道德動機,包括“榮辱觀”才有可能形成。培養(yǎng)公民的基本美德是樹立“榮辱觀”的重要方面,這與其生活環(huán)境有極大的關(guān)系。
自私的孩子———誰偷走了你們感恩心
【灰鏡頭】
父親又收到兒子的來信了,兒子正上大二。不用拆也知道信里的內(nèi)容,“又是要錢而已!”果然,兒子因前兩次家里寄錢少了而大發(fā)雷霆,大談別人的老爸老媽如何大方。
【大人的困惑】
這位辛酸的父親給兒子回了信,經(jīng)媒體報道后引發(fā)無數(shù)人的共鳴。
現(xiàn)實中,有多少父母,用微薄的收入,在維持著孩子們的“面子”?
【專家點評】
南師大教科院馮建軍、葉飛等專家認為,如今,青少年的個人意識得到了加強,在價值觀選擇上明顯呈現(xiàn)出個人主義態(tài)勢。這種個人主義使一些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
狹隘的孩子———誰偷走了你們的寬容
【灰鏡頭】
去年,南京一網(wǎng)吧,為了爭奪一個座位,學生甲要求學生乙把座位讓給自己未被答應(yīng),便召集同學丙、丁,將乙用刀砍傷……
【大人們的困惑】
從小到大被愛包圍的孩子應(yīng)該更會愛人。難道,對孩子愛得過度,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加狹隘,忘記了“寬容”二字嗎?
【專家點評】
中南大學應(yīng)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專家李建華認為,對青少年榮辱觀的教育,要側(cè)重引導(dǎo)他們“以團結(jié)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異議,求同存異;面對困難,同舟共濟;面對榮譽,相互謙讓。
孩子需要引領(lǐng)大人也該反思
“當一個教師或成人批評某個學生時,他會振振有辭地回答說,“你們大人能這樣做,為什么我們不行?”南師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專家楊韶剛認為,當前社會的道德觀念對青少年影響極大。
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說,青少年德育應(yīng)該落實到社會實踐當中,但孩子們的空閑時間都被功課和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所占有,孩子缺乏團結(jié)互動的意識。現(xiàn)在的學校,雖然有大面積的綠化地帶卻沒有孩子足夠的活動空間,而少年宮大部分的設(shè)施都是要收費的,孩子一個人前往根本無法參加各項活動。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省文明辦副主任孫志軍說,應(yīng)該自覺地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加強和改進德育教育,自覺防止和糾正德育教育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相脫節(jié)的偏差,促進德育教育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目標、與受教育者人格成長目標的融合,并把八榮八恥引入教材和課堂。
問問孩子怎么想聽聽孩子怎么說
孩子們自己心里怎么想呢,他們承認自己是“迷惘的一代”嗎?前日(1日),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一些青少年。
問:你們認為現(xiàn)在什么最重要?答:錢。有錢能買一切東西,沒錢就沒地位,讓人瞧不起。被人上下打量是很不舒服的。
問:有人被搶你會去幫忙嗎?你自己被搶時會希望別人幫忙嗎?答:很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而且現(xiàn)在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被搶當然也希望別人來幫忙。
問:看到乞丐你會給錢嗎?答:不給,我認為他們這行很賺錢,比我有錢多了。
問:看到有一個智障的孩子被欺負你會上前制止嗎?答:不會。
問:你們現(xiàn)在最關(guān)心什么?答:考試、今后找工作。
問:什么會讓你感動?答:很多啊,電視上的情感類節(jié)目,老師對自己特別照顧都會覺得感動。
問:很多人說80年代后出生的人都自私,冷漠,沒同情心,你怎么看?答:現(xiàn)在的人雖然自私,同情心還是有的,但是很少表現(xiàn)出來。(什么原因造成的?)現(xiàn)在社會就是這個樣子。而且除了讀書,我們幾乎失去了所有的娛樂,我們不能有自己的秘密,不能選擇未來……
問:你對“八榮八恥”有什么看法?答:學校貼張紙到墻上,天天叫我們看、背……我們希望能看到實實在在能讓我們心動的東西,不然時間一長我們就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