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各大媒體3月7日、8日爭相報道的“貧困家庭白血病患兒家屬跪謝醫院”一事,遭到“跪謝”當事人的強烈質疑。更有部分家屬向記者指證,所謂“跪謝”是在北京東四醫院有關人士“得對得起醫院,同時為了獲得更多捐款……”的授意下完成的。記者經過近一周的調查,發現在“跪謝”的背后,圍繞白血病患兒的捐助和救治,溫情的過程竟然有著一系列的蹊蹺和諸多的不盡如人意。從之前醫院的“來者不拒”,到最后的勸退離院,慈善的謝幕竟會這般生硬……
跪謝:
“你們得對得起醫院”
“其實我們不想說這個(跪謝),就算醫院不讓我們這么做,我們也會對社會的救助表示感謝,可現在(醫院)前后態度反差太大,我們不能不懷疑這里有問題。”患兒查智才的母親說。3月30日,記者在東四醫院見到3月7日接受了1萬元救助款的4名患兒家長,雖然大家不愿再提那天跪謝的事情,但面對眼前的種種困境,他們開始覺得事有蹊蹺。
患兒父親徐明華拿出了曾對此事進行報道的報紙,這張報紙以“跪謝”為題報道了白血病患兒家屬在接受救助款時,11名患兒母親突然集體哭著下跪,向在場的嘉賓們磕頭感謝。同一天,京城其他媒體也對此事進行了重點報道。
“接受這筆錢的頭晚,醫院住院部的牛主任曾經找過我們。”患兒父親王占飛說,“3月6日晚上,也就是接受捐款的頭一天,我們這些家屬被牛主任叫到一起,他說‘明天紅十字基金會給你們那1萬元的時候,應該同時下跪讓媒體照,讓紅十字基金會再給你們(申請)下一批(救助款)’,讀者看了以后也好給你們捐款。”而在第二天捐款現場查遠茂的愛人聽到一名身穿白大褂的院方負責人對大家說:“你們得對得起醫院!”
另一名接受捐助的患者家屬說:“他們說要引起社會的關注,還能為我們捐更多的錢……”
“捐錢的時候,能哭就哭”
記者在隨后的采訪中,又向另一名當時在場的患兒家屬周先生(化名)詢問時,他說:“這個嘛,咳,確實有這么回事,我當時還聽到牛主任說‘沒接受錢之前你們得控制一下(情緒),等捐錢的時候,能哭就哭,讓能抱大腿的抱大腿’。”這名患者家長還一再向記者表示,現在孩子還沒有出院,講出這件事怕對孩子繼續醫治不利。
對于跪謝,4名接受1萬元救助款的家屬表示:“其實醫院不讓我們這樣做,我們也會感謝這些好心人的,現在就算不捐給我們錢,我們也要感謝救助我們孩子的好心人們。”
有了操縱的痕跡,“跪謝”事件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感恩。
跪乞:
要捐助先得整出點動靜
來自吉林的患兒姥爺曹樹銀求助到醫院時,已是“跪謝”事件被媒體報道后的事了。
3月28日,曹樹銀一家四口為了給孩子籌錢治病到街頭乞討,但做出這個決定前,他還是找到了醫院,但是得到的回復卻出乎意料。
曹樹銀說,就在一家人決定為了給孩子籌治病錢到街上跪乞前,他求助到醫院院長處,詢問申請救助金的事時,卻得到出乎意料的答案:“院長當時就說你才來幾天,你不像沒錢的,得到捐助的那幾個患者,他們比你困難,其中有一個都自殺了,我們才給他救助。”“我說非得整出點動靜嗎?院長說對,就得整點動靜。”曹樹銀說。
“醫院讓我們跪街求助”
第二天,院方的兩名主任和護士長就告訴曹樹銀一家,讓他們出院。曹樹銀回憶當時的情景生氣地說:“他們當時讓我們去收容所。”他說,在協商中他請求院方再給點時間,院方出面的醫務部張主任、護士長和住院部牛主任表示最多給兩天,曹樹銀說:“他們還給我出主意到人民醫院跪街求助。”而在這個時候,曹樹銀說他并沒有欠醫院一分錢,最危難的時候醫院里給孩子治病的賬戶上還有500元錢。
個人募捐要全交給醫院
與其他患兒無錢繼續醫治的境況不同的是,曹家一家四口在街頭跪乞后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捐助,兩天的時間接到各方捐款2萬余元,而此時院方非但沒有再勸他們離院,反而找到曹樹銀,讓他把到手的捐助款全部交給醫院。
曹樹銀疑惑地告訴記者:“捐給孩子的錢,我們肯定要用在治療上,就算他們不要,我們也會給的,可是現在醫院專門貼出了通知,如果有捐款的人來,就要交到醫院醫務部、財務部,如果我們離開醫院,就算剩下捐款也要留在這里。”
3月31日下午,記者來到東四醫院。在封閉的玻璃上記者找到了患兒家屬指稱的管理規定,這張名為《救助貧困白血病兒童捐款的管理規定》雖然沒有蓋該院公章,但落款為東城區東四醫院。“規定”給出了院方捐款基金的賬戶,還留下了該院醫務部和企劃部的電話。
曹樹銀說,這樣的規定讓很多家長費解,也不清楚醫院如何有權力來管理這筆錢,又是哪里授權醫院可以管理患者得到的捐款。
反應
紅基會:很震驚
記者了解到,1月13日,東四醫院正式掛牌成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唯一一家救助貧困白血病兒童中西醫結合定點醫院,紅基會宣傳部長王世濤證實,在獲得小天使救助基金的捐款時,就醫于東四醫院的貧困家庭患兒確實有優先權。
昨天晚上,記者通過電話將家屬陳述的跪謝事件告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有關負責人,宣傳部長王世濤在電話那頭表示震驚。
記:3月7日11名貧困白血病患兒家長在東四醫院接受救助款時,家長指稱跪、哭是院方讓他們這么做的,而且表示如果這樣做,一方面對得起醫院,一方面可以讓基金會撥下一批款,還可以得到社會的關注。
王:啊?(震驚、沉默幾秒后)怎么會,我們根本就不知道。
對于王部長的兩次震驚,記者確實可以感到他對于這件事的詫異。“我們向社會募集捐款真的是希望幫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真的不希望這樣一些事影響到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王部長說。同時他指出對于家長的質疑與反應,紅基會會介入調查。
東四醫院:不知情
由于東四醫院兩名院長表示不接受記者采訪,并安排企劃部負責人李林負責采訪事宜,于是記者就跪謝事件向李林進行求證。李林表示自己3月7日也在接受捐款的現場,“但不知道(為什么出現集體跪謝場景),可能是家長發言時候,說到感動的地方,家長們……”,記者問到曾不止一個家長告訴記者接受捐款的前一天,有工作人員表示要對醫院和紅基會有所表示,李林稱他并不知道有這種情況,“現在家屬的看法比較偏激,還說我們醫院承諾過吃中藥就能治好白血病,我們不會承諾的!”他說。
當記者問及與醫療業務有關的問題時,李林則表示,自己無法代表兩位主任作答,即使作答,也無法負責。
勸退
院方開出各種優惠條件
記者進行調查的過程中,院方曾經幾次要勸退查遠茂。查遠茂告訴記者:“你們第一次來醫院的時候,當晚他們就找到我,說如果當晚能出院,欠醫院的1900塊錢就不用交了,還要給我出回家的機票,如果第二天走,1900塊錢要還,但院方也出回家的機票,住院證卻要等我們走后才寄給我們。”對于院方這樣的做法,一家人沒有認同。
事隔3天后,4月2日晚院方又派來代表稱:“會以個人名義向欠費的患者家屬捐助回家車票或機票費用。”
出院
患者無錢醫治踏上歸途
昨天14時許,記者在東四醫院三層血液科病區的304病房見到了即將離院的患兒王欣文,為防止路途中感染,母親用兩層醫用口罩將小欣文的臉擋得只剩下大大的眼睛。
父親王占飛說,已經補交了所欠醫療費用,而昨天辦理出院手續的時候,醫院退出余額780元,并以醫護人員捐款的形式給予王占飛一家人3000元的捐款,同時在收到捐款的收據上簽了自己的名字。
14時30分,王占飛把出租車叫到醫院門口,專程來接他們的舅舅把小欣文背下樓。出門前,鄰床的弟弟查智才要求和小哥哥合影,兩個孩子都面龐蒼白卻掛著燦爛的笑容,也許分別來自內蒙古和新疆的小病友再見面,很難。
送走小病友,8歲的查智才看母親整理行裝,他將隨父母返回新疆。由于無法負擔醫療費,父親查遠茂也只得帶著兒子回老家再想辦法,“我沒出去玩,以后不能來了,要回去治病。”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告訴記者。
家屬質疑藥費浮動幅度大
“前幾天欠了1900多塊錢,孩子的藥就停了,我們堅持不走,幾天后,他們又給上藥,上了三天的藥,我們一共欠醫院4000多了。”欠醫院的錢,已經成了父親查遠茂的心病,總是惦記著,而昨天出院的住院費用清單上,他需要補交的費用,成了2894.92元。見他無力負擔,院方表示,他們的欠款由醫護人員的捐款抹平,并以醫護人員捐款的名義補貼他1500元作為返程路費。
按說欠的錢少了是件好事,可查遠茂的心里卻納悶醫院的費用何以浮動幅度如此大,“現在這2800多元可以免,欠了1900元,為啥非給停藥啊!”他的疑問沒有得到答案,他也只能乘坐38小時的火車返回老家,行程中他只給兒子買了張臥鋪票,夫婦倆坐硬座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