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被燙傷,好心人捐助
4月3日,我們報道了母親從滾燙油鍋中抱出女兒遭嚴重燙傷,3歲女孩幺幺(化名)跌進油鍋被燙傷的消息后,讀者紛紛打進熱線,或親自到醫院探望、救助幺幺。而在眾多好心人中,燒傷身亡男孩吳豪豪的外公倪宗能找到幺幺,捐出自己撿了6天垃圾換來的收入,并決定:從好心人捐給豪豪的愛心基金中抽出一部分,以解幺幺的燃眉之急。
下午,倪大爺帶著幺幺的媽媽張小英來到成都市二醫院,向醫院領導明確說明自己的愿望。而醫院的一系列答復卻是:基金必須通過監管小組討論,不能隨便使用,而監管小組尚處于籌備期間……倪大爺看著嚶嚶哭泣的張小英長嘆一聲:“我真后悔把錢轉捐給醫院。”
□熱線心愿
豪豪走了不能又讓一個娃娃這樣沒了
昨日中午,本報熱線急促響起,電話中傳來一位老人急切的聲音:“幺幺的情況怎么樣了?有沒有生命危險?我是前段時間媒體十分關注的燙傷男孩豪豪的外公倪宗能,上午,我在報上看到3歲女娃幺幺被熱油深度燙傷,很為小女娃揪心。”
上月底,倪大爺3歲的外孫吳豪豪因嚴重燙傷,無數好心人7天捐助9萬多元,但豪豪因傷重去世,家人將余下的8萬余元善款交給治療豪豪的成都市二醫院,用于救助需要救助的人。“豪豪走了,不能又讓一個娃娃就這樣沒了。”老人說:“豪豪去世后,我們將剩余的8萬余元交給二醫院時,在感謝信中寫明,“希望能把這筆錢轉捐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兒童。”
探望幺幺老人捐出賣垃圾的錢
下午3時許,在省醫院燒傷科病房,倪大爺輕輕掀開幺幺簾子,幺幺安靜地躺在床上,腹部、額頭、腿部到處涂著白色的藥膏,她睜大眼睛看著眼前的人,無法出聲。合上簾子,倪大爺雙眼泛紅。據省醫院燒傷科專家介紹,幺幺目前處于危險期,最近3天是最危險的時刻。如果渡過休克期,才能根據情況進行手術。治療費用初步估計為10萬元左右。
倪大爺從上衣口袋中緩緩掏出一張百元鈔票,遞給幺幺病床前的張小英:“我外孫同樣是燙傷的小孩子,他受傷住院的時候,我們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現在,你們的情況跟我們的一樣,我非常理解你們的心情,我只想盡點微薄之力……”幺幺的媽媽伸出纏著紗布的雙手,用受傷的手夾住鈔票,眼淚早已不斷線地從臉上滾下來。
記者事后得知,倪大爺的這100塊錢,是他撿了6天垃圾的收入,這是他每天只吃稀飯、咸菜省下來的。
忐忑不安醫院已拒絕一次救助
“我不確定醫院會不會答應撥一部分錢出來,上次他們就拒絕了一個娃娃。”倪大爺有些忐忑。他說,3月29日那天,他們一家人把余下的8萬多元捐款交給二醫院時,有位家長希望能得到部分捐款,治療被燙傷的娃娃。但當時醫院以“善款只能救助本院病人”為由拒絕了這位家長。“沒能幫到他,我心頭難受得很。”倪大爺深深嘆氣,轉過身,用布滿皺紋的大手抹著臉。“醫院沒理由不拿錢出來,這些錢是好心人捐給我們的,我們一家人又捐給全社會的,不是捐給醫院的。”途中,倪大爺反復念叨著這句話。
□求助受阻
醫院表態監管小組處于籌備期
倪大爺邀上幺幺媽媽張小英一同到成都市二醫院給幺幺申請捐款。下午4時,二醫院黨委辦公室內,倪大爺向黨委辦公室主任覃詠華表達了來意。“娃娃傷得很重,比我們豪豪還嚴重,話都不能說了。希望撥出一筆錢,不論多少,緩解孩子救命之急。”
“倪大爺!你的心情我明白,但一切還是要按步驟來。”覃主任說,使用基金必須通過基金監管小組的討論,不能隨便撥用。而錢捐給誰?捐多少?都要由小組調查后仔細商議。覃同時表示,目前監管小組尚處于籌備期間,“到時候,我們會邀請媒體來參與監管,醫院不會亂用一分錢。”
“你們上個月29日便宣布成立監管小組,現在已經過去6天了,監管小組還沒成立好?娃娃可是等到錢救命啊!”倪大爺語氣有些急促,他看看幺幺的媽媽臉色更加憂郁,顫抖著聲音說:“這要研究到何時?娃娃還等著救命!”
“小組正在籌建,咋個做決定嘛。再說燙傷的娃娃太多了,比這個嚴重的都有,錢只有這么多,要用在刀刃上。”覃主任隨即給記者“建議”:“你們媒體現在可以幫他們多呼吁嘛,讓社會上先捐助。”
聽完覃主任的話,一直沒說話的張小英跌坐在板凳上,將頭埋在纏著紗布的兩手間嚶嚶哭泣。倪大爺看著她,搖著頭,長嘆一聲:“我真后悔把錢轉捐給醫院。”
“醫院這樣搞,不對啊,違背了我們的本意。明明眼前就有需要幫助的人,他們應該立即拿錢救人才對。”從二醫院出來后,倪大爺看著一臉悲傷的張小英,覺得內疚:“對不起啊,姑娘,讓你們失望了。”“爺爺,不管咋說,還是謝謝你。”張小英用兩手夾著倪大爺的手,輕輕搖晃,表示感激。
□各方聲音
讀者尷尬:愛心捐款誰來監管?
昨日,本報報道《滾燙油鍋中媽媽徒手撈女兒》引起社會關注,經新浪等各大門戶網站轉載,遠在廣州、深圳、浙江等地讀者都打來熱線,希望能幫助幺幺渡過難關。
在廣州從事行政管理的馮先生說,“孩子年紀這么小,傷勢又挺重,如果僅僅是因為錢的原因得不到治療,對孩子來說就太殘酷,他會盡快給孩子賬戶存入一筆錢。
在深圳從事電視會議配套設備銷售的盧先生希望,用公司9名員工的福利基金給幺幺作治療費。公司因員工遲到的罰款等有一筆基金,他們之前便開會討論過,希望用來捐給需要的人。不過,他不想捐在醫院的賬戶上,也不想直接捐給家屬,希望有公信力的部門來監管。
跟盧先生一樣帶有這種疑慮的好心人不在少數,他們表示,在以往的捐款及報道中都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既想及時救人,又擔心愛心遭遇尷尬。愛心捐助到底是家屬監管,醫院監管,還是公益機構監管?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早報熱線86757777希望你建言。
社會學家:醫院盡快拿出方案
對與這筆善款的使用和監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胡光偉表示,倪大爺一家捐這筆善款目的是讓它能回歸社會,但回歸社會的方式值得考慮。
“醫院既然接受了這筆錢,就不能存在私心,應該盡快拿出方案,比如設立基金會,或轉交給有關部門,不要讓大家的愛心無法落實。”胡光偉認為,倪大爺家既然把錢捐給了醫院,只能建議醫院如何使用,不應該左右醫院。他同時認為,這筆個人捐款的使用和監管暴露了我國慈善制度上的薄弱環節,“捐款應交給有關部門監管,使用也必須有嚴格的審查,也應由第三人負責監管,對誰用?用多少?都要有詳細的章程。不是誰隨便一說,就拿錢出來。”
胡光偉呼吁,有關部門應就此事對個人捐款指定詳細制度,“見證著大家愛心的善款,不能在急需使用時遭遇‘凍結’。”
律師觀點:捐助人有權監管善款使用
四川劉范楊張律師事務所律師范安彬說,目前,對個人捐贈還沒有合適的法律條款,個人捐款更應交由民政福利機構,或由政府部門成立專項基金會。豪豪的外公若要轉捐善款,醫院可接受其提議,對受助人進行調查,對捐贈款項仔細劃分。捐助人有權對善款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