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湖南頻道
湖南省長沙市62歲的退休老職工屠孝天將平時積攢下來的退休金和打工掙來的近40萬元用于興辦義學,創辦大陸首家全免費寄宿制"窮孩子"義學班,3年來,共有400余名城市低保家庭和農村特困家庭子女在這里受到教育,因此入圍"2005年湖南十大公益事件",一時聲名鵲起。
但是,隨之而來的一個舉動卻又使屠孝天成為當地輿論的焦點。他正著手創辦一家"窮孩子"保健食品廠,以企業利潤貼補辦義學費用。是公益必須靠商業維持運轉,還是商業利用了公益牟利?"另類"公益事業備受質疑。
花甲老人傾囊辦義學
屠孝天原是長沙微型計算機廠黨委書記兼廠長,1992年因公負傷后提前退休。當時,他既無住房,也無田地,日子過得很緊張。1992年,他憑借自己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只身去深圳打工。回長沙來后又開了一家電子廠,并在當地有名的電器城做起了家電生意。到2001年時,積累了一筆資金。自己有工資、勞保,兩個孩子都參加工作,無后顧之憂,屠孝天開始想著如何回報社會。
屠孝天(前排中)和窮孩子義學班部分師生。
早年家貧失學的痛苦經歷和"沒有知識寸步難行"的人生感悟,促使他決定通過幫助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上學改變他們的命運。但資助只能解一時之急,義學卻可解一生之憂。2003年7月,他從湖南省五交化公司租下位于長沙市區的一棟舊樓房,進行簡單的裝修,并買來電腦、置辦學生用高低床,辦起了"窮孩子"義學班,教授語文、電腦、英語等5門課程。首期招收的35名學生全部來自長沙市區城市低保家庭中,主要是初中畢業后無錢上高中或職高的學生。學校對他們實行"四免一提供",即免學費、免教材費、免上機費、免食宿費,提供生活用品。
不到兩年時間,屠孝天的"窮孩子"義學班共辦了6期走讀班,為長沙市區低保家庭的364名貧困孩子提供免費學習。但在實踐中他感到,農村特困家庭的子女同樣需要幫助。2005年4月,他在全國率先辦起了全日制寄宿制義學教學班。這樣,長沙市轄區內的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等地因家庭貧困失學的38名初中畢業生,憑鄉民政所開的特困證明報名入學。學校為這批特殊學員開設了平面設計、基礎英語、電腦維護等5個專業。
"我是這次義學班的最大受益者,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屠孝天老師對我的培養和教導。"來自寧鄉楓木橋鄉的19歲青年陶鵬含著眼淚對記者說。他告訴記者,前幾年,父親得了精神病,見人就打,見東西就甩,弄得家里一貧如洗。前年,他初中畢業后,母親東拼西湊了200元讓他到廣東打工,錢用完了也沒找到工作,只得露宿街頭。后來,他到基建工地做小工,在多次受傷的情況下,忍痛做了兩個多月,掙了1000多元。望著這點血汗錢,他悟出沒有知識就沒有出路的道理。回家后,他從鄉政府得知屠老師辦的義校不交錢也可讀書,去年4月,他帶了些日常用品就來到這時,學習速錄,一年下來學了不少知識。
“窮孩子”在上電腦課。
義學班的走讀生掌握了一門知識或技能后,相當部分開始自食其力。今年18歲的王紅梅隨打工的父母來長沙時,因電腦不過關,一時沒有事做,想繼續學習家里又拿不出錢。2004年上半年,她在義學班免費上了一期的文秘班,出去后被長沙一家外企聘用,每月包食宿還可拿700元工資。她父親王初中說:"有沒有知識確實不一樣。我跟她母親打小工,又臟又累,兩個人的工資才抵得上小孩一個人的。屠老師為貧困家庭做了一件大好事!"
屠孝天辦義學的舉動受到社會稱贊。長沙市慈善會主任陶鑫充分肯定"窮孩子"義學班是慈善之舉。她說:"慈善事業說到底是保障公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保障生存權是指助殘、幫困,保障發展權是指助學、慈善教育。屠孝天辦的義學班,是教會窮孩子知識和技能,屬于給弱勢群體提供發展權幫助,屬于個體慈善行為,在為社會辦好事。"
利用"窮孩子"商標辦工廠
屠孝天的事跡在當地傳開后,社會各界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紛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這兩年,先后有近百人表示愿意捐錢捐物,但都被他婉言謝絕。
"慈善捐贈,只解一時之困,救一時之急,且容易造成依賴思想。我不接受任何捐贈,是因為我喜歡拼搏精神,喜歡自己去解決問題。"屠孝天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時說,"但是,三年來,我在義學班花出40余萬元,最困難時,連乘公共汽車的錢都沒有。如果單憑個人的力量,義學班很難堅持下去。"這樣,屠孝天著手創辦一家"窮孩子"保健食品廠,以企業利潤貼補辦學費用。
屠孝天展示學生檔案。
但在以"窮孩子"為名申請注冊商標時,屠孝天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起初,沒有一家商標事務所愿意代理,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商標違反了商標注冊中規定的'名稱不得有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本準則",屠孝天說。
2003年11月,長沙某商標事務所代理了屠孝天的商標注冊申請,并就"含牛奶的巧克力飲料、茶、糖果"等10種服務項目向國家商標局提出注冊申請。12月18日,屠孝天收到國家商標局下發的"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被告知"窮孩子"商標注冊申請已受理。盡管當時還沒有正式注冊成功,但這項商業運作讓人對老人當初的善舉起了疑心:他是在利用人們的同情心賺取經濟效益嗎?
面對群眾投來的疑慮的眼光,屠孝天求助于現在國家工商總局任職的一位老上級,在他的親自過問下,'窮孩子'商標才于2005年11月成功注冊。"
3月23日,新華網記者采訪屠孝天時,他興奮地對記者說,以"窮孩子"名義注冊的保健食品廠,主要生產雜糧制成的花卷、饅頭、餃子等窮孩子們愛吃的保健食品。目前,食品廠址已經選好,正跟兩個大型食品加工廠談合作事宜,下半年就可正式投產。
記者看到,屠孝天親自設計的食品包裝袋圖案上,清晰地印著"窮不失義,拼搏圖強"八個醒目的大字。"我為窮孩子辦廠,既是通過自身努力解決辦學經費問題,也是在社會上宣傳這種窮孩子精神,"屠孝天說。
"另類"公益事業的利義之辯
屠孝天利用"窮孩子"名義注冊商標興辦工廠一事經當地媒體披露后,一時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一些群眾認為,慈善辦學是公益事業,不能用之盈利,而屠孝天要用"窮孩子"的公益促盈利,以盈利補貼公益。到底是公益沾染了商業,還是商業利用了公益,這種"另類"公益能為社會所包容嗎?
湖南省正邦商標事務所所長周宏的觀點是,"窮孩子"這一中性詞是否適合作商標、消費者是否會接受這一稱呼等都會成為國家商標局考慮的因素。但如果真如屠孝天所說是用于推進慈善事業的發展,這一理由將會對申請注冊成功起到積極作用。
屠孝天申請的“窮孩子”商標。
曾對屠孝天辦學義舉充分肯定的長沙市慈善會主任陶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在當今慈善事業不發達時,屠的這種行為雖然值得鼓勵,但慈善機構終究是不能盈利的,而企業是以盈利為天職的。比爾.蓋茨搞慈善,也是微軟盈利后的舉動。屠將來真的既辦"窮孩子"義學班,又辦"窮孩子"食品廠,這屬于劍走偏鋒。
對此,法律碩士孫曉莉提出了不同看法。孫曉莉說,從情理上講,獻愛心與商標并不矛盾,如果既幫助了需要幫助的孩子,同時又能通過商標注冊、辦食品廠保證這項慈善事業的繼續,這并沒什么不妥。許多年來,國人已經習慣了一種思維,那就是做好事就必須是純粹地做好事,只能付出,而不能講求回報,否則就有"沽名釣譽"之嫌,但總不能"君子謀道不謀食"吧。
孫曉莉認為,從法律上講,"窮孩子"能否注冊商標是受《商標法》調整的,而不會因為人們的質疑受到什么影響,即使屠孝天注冊此商標不是用于推進慈善事業的發展,也不能成為商標被駁回或注冊不成功的理由。
孫曉莉呼吁,衷心希望國人們在看待一些人和事時能更理性一些,千萬不能讓那些為社會慈善事業做貢獻的好人在付出金錢的同時,又要承受無端的指責。"其實,這不是一個文明社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