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溺愛、嬌慣-把孩子寵“廢”
2006-04-06

   編者按:如今,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很多,他們有的已經不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記者接近了一些特殊的孩子以及為他們提供治療和幫助的專家們,推出“關注特殊孩子”系列報道,為的是給更多的家長一些警示。前天,我們首先關注了自閉癥和多動癥的孩子。今天,我們將關注的目光鎖定在“精神分裂癥”和“智力低下”的孩子。現在的孩子都是萬千寵愛集一身的中心人物,可就是這樣的寵愛,竟能把孩子“逼瘋”“慣傻”。

  病例一:

  倆保姆陪“弱智孩子”上學

  8歲男孩兒聰聰(化名)家庭條件極為優越,有三個保姆專門照顧他,其中兩個是專門陪他上學的。由于聰聰反應遲鈍,語言表達不清楚,身體運動不協調,被家長、老師認為是“智力低下”。所以保姆幫助他記錄老師上課講的內容。聰聰從小就受到極度的“關懷”,只要一哭就有人抱,只要出門就有車代步,可讓父母著急的是,聰聰兩歲多還不會說話,三歲才會走,脾氣很壞,學東西總是記不住。父母一直以為孩子是低能兒。可經過測試,孩子的智商是116,達中上水平。

  專家分析:溺愛之下哪有高智商

  教育和心理研究專家盧穩子教授說,近年來,“發育遲滯”的孩子很多。他們大多從小嬌生慣養。不用多說話,吃的、喝的隨時送到面前;不用走路,有人經常抱著,這些孩子不會與人交流,因為家長覺得他們太金貴了,基本上不出門和別的孩子玩。而且,家長們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總感覺孩子發育有問題,在家長的這種“暗示”之下,孩子也認為自己“有問題”。很多這樣的孩子,智商不低,可語言、運動、社交等能力最少比同齡孩子差兩歲。

  病例二:

  女大學生患了“精神病”

  菁菁(化名)已經不能說是個孩子了,她是個22歲的成年人,今年就要大學畢業了。就在家長為她“長大成人”高興時,菁菁卻得了“精神病”。她現在動不動就大鬧一場,砸東西,鉸衣服,用開水往人身上潑,曾經一次拿走2000多塊錢,在超市里全買了吃的,邊吃邊扔。而且,經常無緣無故地大哭一場。父母不知道孩子受什么刺激了,菁菁要什么,家里都滿足。其實菁菁沒病,她告訴盧穩子教授,說她是“成心”的。因為她不喜歡父母為她安排好一切。同時,面對步入社會的現實,一點生活能力都沒有的她充滿了恐慌,而從心里對父母產生了極大的抱怨情緒。所以,她“成心”和父母對著干。

  專家分析:壓抑太久一定會爆發

  家長認為給孩子安排好一切就是對孩子的愛,可這樣就壓抑了孩子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而且,從小到大的百依百順,讓這些孩子的性格變得畸形,他們不會為別人著想,不會考慮后果,只要自己達到目的就行。菁菁這種極端甚至惡劣的表現方式,就是嬌寵之下性格扭曲的表現。
  專家點明孩子問題心病多內因——

  孩子沒問題 是教育出了問題

  近幾年來,自閉癥、多動癥、抽動癥、感覺統合失調、學習障礙、發育遲滯等各種兒童生理、精神及心理疾病有高發的趨勢。孩子們究竟怎么了?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本市兒童心理研究專家、原市兒童醫院院長紀慈。專家提出,現在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孩子種種問題的內因是教育出了問題,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隔代撫養 愛和害一樣深

  一對老人帶著5歲的孫子來找紀慈,說孩子非常不聽話,只要不如意就在地上打滾。可當爺爺奶奶走了以后,孩子卻非常聽話,孩子向“紀奶奶”提的要求居然是:“我想掃一次地。”原來,平時孩子活動和勞動的機會全被剝奪了。

  現在,社會上隔代撫養的情況比較多,年輕父母工作忙、沒時間,就把孩子交給老人,老人帶孩子雖然細致、有經驗,但由于精力、體力、觀念、知識等原因,老人的語言表達、行為習慣都與孩子的性格和特點不適應。何況老人往往對孩子過度保護,溺愛的成分很大。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要么弱不禁風、發育遲緩,要么暴躁不安,問題很多。所以,專家提醒父母,一定要有與孩子相處和游戲的時間。

  戶外運動 成了孩子的奢望

  紀慈告訴記者,從1997年開始,天津兒童醫院開始了感覺統合訓練, 8年來僅在這一處,前來接受訓練的孩子就達10萬人次。這么多的孩子“感統失調”,一部分原因是年輕母親選擇剖腹產的太多,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缺少運動。孩子們總是悶在高樓里,不能到大自然里去運動,最后只能到醫院里借助器械來運動。

  為孩子付出 心比錢重要

  現在,年輕家長為了孩子非常舍得花錢,用錢換孩子高興,用錢買孩子健康。其實,孩子需要的是用心照顧,現在有多少年輕媽媽會親自動手給寶寶做菜泥?孩子血鉛一高,媽媽們急著買保健品,卻不知道給孩子做獼猴桃醬就可以。孩子們上課精神不集中,家長以為有問題,其實是孩子有鼻竇炎,睡不好……這些看著都是小事,卻能說明家長是不是用心在照顧孩子。

  找啊找啊 找不到一個朋友

  一個年輕的媽媽對專家說:“我有一個5歲的女兒,隔壁鄰居家也有一個同樣大的女孩兒,兩個孩子經常隔著大鐵門相互張望,可是,我們大人都不想讓孩子們一起玩兒,不論到誰家,出了意外怎么辦?”沒有玩伴是現在孩子最大的問題,家里沒兄弟姐妹,外邊的伙伴又不能帶到家里玩,沒有伙伴的交流,沒有人分享好玩的、好吃的,沒有合作的游戲……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語言和心理特點,說的都是大人話,他們怎么能快樂?

  孩子的問題需要家長來解決,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需要學習、需要付出的還很多。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