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跑9秒、投擲5米7、跳繩100分!小心,慢慢加油,好!”日前,一個名叫胡欣的珠海市第二中學初三(11)班殘疾女孩在一雙雙充滿關愛和鼓勵的目光中出色地完成了她當天的體能訓練。
六年前,胡欣同學帶著髖關節脫位癥并發股骨頭壞死這一先天性殘疾轉學到香洲二小。開學第一天,她就成為班級“紅領巾服務小組”同學們的重點保護對象。胡欣每天上下樓梯都有同學相助,上廁所有小姐妹輪流為她“值日”,每次參加課外活動、班級郊游和節日晚會也都有專人為她“保駕護航”。
生活在如春天般溫暖的校園里,胡欣習慣了那一聲聲問候,一次次攙扶。為了幫助胡欣盡早站立起來,老師和同學們不知從哪兒打聽到一種能治療癱瘓的導平治療儀,可這種儀器價格昂貴,父母為了女兒的治療早已花盡了積蓄,媽媽放棄了工作,不甘心放棄的爸爸還一次次徘徊在尋醫之路上。面對老師和小朋友們的建議,懂事的胡欣只能搖搖頭,以兩行淚水作為回答。沒有想到的是,“紅領巾服務小組”同學們很快就給她買來了那種導平治療儀,那上萬元的花費竟是老師和同學們背著她自發捐助的。
“同在藍天下,我們共歡樂”。一種“助殘與自強”主題教育活動從此在香洲二小的校園里蓬勃興起,一直伴隨著胡欣的學習生活。
感言
殘疾兒童成長的快樂與否,如同一面鏡子,能照出一個社會的冷暖炎涼,能折射出一所學校的文明風尚,更能體現出一代人的道德情操。小胡欣是不幸的,身邊的老師和小朋友們卻給了她無微不至的關愛,師生們博大無私、持之以恒的愛心不僅改變了一個胡欣的命運,而且在一代少年兒童的心田里播下了愛的種子,培育了孩子們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