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
對一位俄羅斯人來說,
1965年秋,蘇聯醫生進行了一項最冒險的實驗:尋求人類胸部和背部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約翰-格里杜諾夫自然也加入了這項實驗。醫生們知道,對人的組織而言,負荷慢慢增加,比負荷迅速增加更難以承受,參加試驗的人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阿達-庫托夫斯卡婭醫生和離心分離機操作員一起站在控制臺附近,測試者呆在離心分離機里,其前面裝有一盞電燈,庫托夫斯卡婭不停地向電燈發出信號。接到信號后,測試者立即按動手里的裝置,通知外面的人他還有知覺,還能控制局面。約翰-格里杜諾夫回憶說,在那次實驗期間,他集中起他全部的毅力,抵抗擠壓他身體的巨大壓力。接著,他感覺思維模糊。雖然還有知覺,但他已經感覺不到鼻子、耳朵和身體下部正在流血。這時,他看到一道黑暗的深淵在他面前張開,明亮的閃電迅速穿梭而過,很快,他便失去了知覺。
直到試驗全部結束之時,格里杜諾夫才逐漸恢復清醒。醫生說,格里杜諾夫也由此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身體可承受19個單位的負荷。鑒于負荷增加的速度十分緩慢,這是一項相當了不起的成果。令人驚訝的是,從試驗開始到現在的40多年里,這項紀錄從未被打破。據醫生阿達-庫托夫斯卡婭介紹,格里杜諾夫之所以能在離心機內實施的試驗中取得史無前例的成果,其極佳的健康狀況和意志力起了很大作用。
打破了多頂世界紀錄
格里杜諾夫并非長期從事這方面的試驗。其實,他是航空航天醫學研究所某俱樂部主任。從幼年開始,他便展現了出眾的藝術天賦,希望將來在舞臺表現自己的藝術才華。此外,格里杜諾夫口才相當好,歌兒也唱得不錯,舞蹈更是出眾。
格里杜諾夫在二戰接近尾聲時曾在蘇聯飛行大隊服役,退役后,他進入茹可夫斯基的飛行學院深造。但是,格里杜諾夫發現自己對飛行工程學并不感興趣,于是便進入航空航天醫學研究所的俱樂部工作。格里杜諾夫承認,他喜歡一切與冒險有關的事情,并因此充滿熱情地參與了復雜而危險的空間技術試驗。
事實上,格里杜諾夫已打破多項世界紀錄,只不過《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作者似乎從未注意到罷了。格里杜諾夫為測試一種特殊裝備的保護性能,在冰水中浸泡了13個小時零25分鐘。為獲得熱量,他不時移動雙腿和雙臂,即便如此,他渾身上下仍被凍得無法動彈。在試驗期間,醫生測量發現,格里杜諾夫身體溫度為34.3攝氏度,雙腳溫度降至5攝氏度。
1965年,蘇聯航天工程師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載人登月計劃,格里杜諾夫也為此參加了另一項意義不同尋常的試驗。工程師當時想知道,倘若出現緊急情況,身穿溫度極高太空服的宇航員能否在空氣稀缺的太空船中堅持7天時間。格里杜諾夫勇敢地承擔起這項重任,他穿上太空服,在熱真空艙中至少呆了7天。
在真空艙里面,工程師設計出類似身在30公里高空中的真空條件。由于某種原因,試驗艙內的熱氣并未排出,結果格里杜諾夫太空服內部溫度如同撒哈拉大沙漠溫度一樣高。事后,格里杜諾夫說,他在試驗的頭四天根本沒合過眼,之后,他昏睡了半個小時,感覺體力得到恢復。在試驗中,格里杜諾夫只能通過加壓飛行帽中的一個特殊管子進食。但有一天,有些食物從管子中漏了出去,立即暴露在溫度極高的環境下。
格里杜諾夫只好在散發著惡臭的空氣中呼吸。當時,他全身上下全是汗,內衣內褲濕漉漉的,濕氣根本無法透過太空服滲出。更為糟糕的是,排渫物處理設備沒有方便袋,這讓格里杜諾夫在排便時出現常人難以想象的問題。不過此次試驗最終還是大獲成功。格里杜諾夫以其親身經歷表明,一旦太空船出現緊急情況,宇航員仍能在上面堅持7天時間,太空船可在此時間段內繞月球飛行完畢并返回地球。遺憾的是,蘇聯的繞月探測夢想從來就沒有實現。
觸目驚心的超負荷試驗
格里杜諾夫還回憶了一些傷害性、危險性最大的試驗,尤其是超負荷沖擊方面的試驗。太空工程師當時意識到,他們必須設計出太空艙,只有這樣,一旦太空船剎車失靈,撞上地面,宇航員才有可能存活下來。工程師專門為這種試驗設計出獨特的試驗工作臺,以模擬太空船軟著陸、硬著陸時的效果。不幸的是,專家當時并沒有掌握所有必備知識,而這種試驗有可能會造成參與者的脊柱受到傷害。
三位正式試驗者和一位志愿者參加了此次試驗。格里杜諾夫就是那位簽約試驗者。這次實驗是模擬太空船撞擊地面的過程,在此期間,超負荷沖擊(overload shock)會逐漸增強。試驗進行到一半時,三位正式試驗者先后宣布退出試驗,只有格里杜諾夫仍繼續堅持。當格里杜諾夫所承受的超負荷沖擊相當于50個單位時,試驗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果。慶幸的是,試驗完畢后,格里杜諾夫沒有受重傷,但因在試驗期間呼吸方法掌握得不夠正確,隨后幾天患了重感冒。
然而眾所周知,其他人在進行類似實驗過程中身體受到較為嚴重的傷害。據專家估計,約有一千人(基本上是正式試驗者)在過去幾十年參加了空間技術的試驗活動。遺憾的是,并沒有任何文件表明其中多少人在此過程中受傷或致殘。但毋庸置疑,對數百名試驗者而言,他們的工作確實非常危險,傷害性極大。
鮮為人知的人尸試驗
工程師也強調說,如果此類試驗不提前在動物身上進行,將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工程師還并不清楚人體組織在垂直壓力顯著影響胸腔到背部區域的情況下,會對超負荷做出何種反應。另外,他們也沒有對可能對內臟造成的傷害做出確切的說明。這種情況只能通過實驗才能找出正確答案。
最初,此類試驗是在一些意外死去、但脊柱較為完好的年輕死者身上進行。研究人員將尸體綁在座位上,然后從高處扔到地面。尸體被扔下后,會被立即送往解剖室,病理解剖學家在那里將受傷的脊柱取出,以供進一步研究,同時插上塑料脊柱。隨后,尸體被送回到斯克里夫索夫斯基(Sklifosofsky)急癥醫學院(尸體最初就取自這里)。專家需要進行試驗以了解宇航員的座位要調整到何種角度,才能使他們在硬著陸時得以幸存。從事此類試驗的專家表示,在一些情況下,人類脊柱就像蘆葦一樣不堪一擊。
約有15至20具死尸涉及這些試驗,試驗對空間工程學和載人航天飛行的進一步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格里杜諾夫表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涉及死尸的空間工程學試驗全部是機密,這令人相當費解。但無論如何,正是由于此類試驗,俄羅斯聯邦航天署才最終開發出所需的安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