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農村知識分子不斷增多,尤其近年來教育招生出現的女性從教居多數的現狀,幾乎出現以女教師為主的基層教育,這給農村知識女性的愛情、婚姻帶來難度。在農村很多條件不錯的知識女性無法找到意中人。隨著女性知識水平地提高,她們對愛情和婚姻的要求也進到另一層次。她們渴望精神的生活,渴望理解和自由、渴望尊嚴和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權利。而不幸的是在落后的農村根深蒂固的落后的觀念中實行民主的艱巨性決定了農村的社會環境,農村一些人目光短淺對輿論的津津樂道,使農村新型女性在傳播文化中非常艱難。
我的身邊有好些三十左右的未婚的工作女性,她們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身上都具備善良、善解人意、勤奮的優點,然而她們都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在農村工作導致婚姻選擇局限性,往往早婚的人較多,一些優秀的人早有對象,而剩于的一些男士無所事事總沉浸于賭博中。所以年近三十的好男士很難找,嫁與不嫁的痛苦使這些大齡女孩生活在無助中,承受著農村的婚姻壓力。多數農村人最看重的就是婚姻,很多父母不讓女子讀書是因為他們認為“女兒是要嫁出去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何必為別人家浪費錢財?這種思想剝奪了許多農村女子受教育的機會,也使農村觀念落后,多數女子就是等嫁、認命。更可悲的是他們即使自己知道嫁得不好,還是會取笑那些未嫁女,認為她們嫁不出去是很羞恥的事,只有嫁了才光榮。還在無形中制造了很多壓力,制造“聰明的女子沒人要”,以此來抬高自己,真是可悲的很。有一位優秀的女子由于找不到適合的對象一直不愿隨便結婚,到了三十七歲一直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每一次那些提親的人都拿她當材料“教育”那些還不愿結婚的女子,取笑她嫁不出去了,還加上一兩句“干的得好有什么用,還比不上沒文化,還不是嫁不出去?!焙髞?,她調到了城里工作,一位優秀的研究生成了她的丈夫。其實象這樣能承受社會輿論并勇敢走自己的路的女子是很少的,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使多數受教育的女子走不出束縛。我看到一些為了做家庭主婦而聽從家婆、丈夫不工作又受人管制的知識女性變得庸俗、可悲。
農村的落后觀念和世俗的條條框框限制了在農村工作的知識女性的自由和權利,許多人最終不是在迷茫中找不到精神的家園就是在痛苦壓抑中勉強結婚,為了結婚而結婚。根據在農村辦婚姻的同志說,近些年來離婚案件日益增多,與以往不同的是先起訴離婚的多數是婦女。我想這既是可悲的,又是可喜的。可悲的是家庭的不穩定對個人及社會造成的傷害,可喜的是農村婦女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開始懂得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是一種思想意識的覺醒。
在農村法律意識的淡泊是男權主義滋生暗長的地方,也是婚姻暴力最多的地方。作為知識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應享有工作、活動的自由權利,而不能一味以傳統的來壓制女性的自由和權利,要她們成為男人的附庸,讓她們成為婚姻家庭的犧牲品,剝奪了婦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機會,這種壓制人性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一些丈夫把妻子當成廉價的保姆,揮之即來喝之即去,用傳統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出嫁從夫”的觀念無視婦女的尊嚴和權利,使婦女在家中享受不到平等的地位。尤其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使許多生女孩的婦女受到虐待、歧視,這是不道德的。農村文化的差距把婦女推向社會的底層,用強制的方式把知識女性的智慧扼殺,否定她們的人生價值,讓婦女成為家庭的犧牲品。這導致了很多在農村的知識女性對婚姻產生了恐懼癥,不愿走進婚姻的心理。這種剝奪婦女自由權利的做法是對婦女精神的摧殘,更甚的是采用家庭暴力摧殘婦女的身心、踐踏婦女的權利,讓婦女失去精神的家園。
這是造成農村新型知識女性年近三十而拒絕婚姻的原因。所以我們在呼吁男性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要加上一條保護女性的合法權益,給她們實踐生命權利的自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