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處
一年有一次健康體檢
正在汝湖鎮仍圖中心小學讀三年級的張耀輝小朋友真正嘗到了撤并“麻雀學校”的好處。他從汝湖鎮茶徑村小學轉學來這里就讀已一年多了,一年來的變化太大了:校園環境更優美了,同伴多了,學校開設的課程比原來村小學多出七八門,而且一年還有一次健康體檢。每天放學后,雖然不能回到遠在13公里外的家,但學校里同樣有一個溫暖的新“家”,本村的一個阿姨住在學校,負責照料他和另6個同村伙伴一周的學習和生活。他的父母看著孩子每周日下午由阿姨領著開心地上學去,周五下午又平安地歸來,滿意地說:“‘麻雀學校’撤得好啊!與過去比,沒有多花一分錢,孩子卻能享受區一級學校教育,而且還有一位阿姨專門照料,我們放心!”
舊 校
1個教師平均帶三五個學生
從仍圖中心小學出發,在崎嶇的山路上經過近1個小時的巔簸后,我們終于在一個山旮旯里找到了茶徑村。茶徑村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生活條件極差,村落里稀稀拉拉散落著幾戶人家,整個村莊顯得平靜而又簡陋。我們費了很大勁才找到了竹樹掩映下的茶徑小學的舊址。這所已被合并了的小學就是一所典型的“麻雀學校”,它坐落在汝湖鎮茶徑村的群山中,是1995年建起來的簡易學校。全村每年只有8到9人要上學,沒被合并之前茶徑小學隔年招生,學校里一共只有3個班。據村支書張金華回憶,學校學生最多時是1994年出現的60名學生,最少時10名學生,2名老師長期駐點這里教學。因教師少,學校只開設了語文、數學兩門課程。一至三年級學生坐一個教室,四至六年級學生坐一個教室,老師既教語文,又教數學,每天分時段為不同年級學生授課,一個老師平均才帶三五個學生,人們調侃地說:“農村孩子讀書享受的是‘博士生’待遇,就像大學里教授帶‘博士生’。”
愛 心
臺商出資請陪讀阿姨
“麻雀學校”曾經很好地解決了鄉村兒童就近入學的問題,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人口出生率下降,這些散落在各村落的小學校招生越來越困難。如何為“麻雀學校”尋找出路,讓孩子們盡快享受到優質教育?2004年6月,汝湖鎮委決定以茶徑小學為試點,把該村3至6年級學生轉移到仍圖中心小學就讀。對于茶徑村來說,并校最大的難題就是學生的交通安全等實際困難。汝湖鎮經過論證分析后,決定由村里選聘一位“陪讀媽媽”,周日下午帶孩子們趕到仍圖中心小學,周五下午再護送孩子們回家,周一至周五就隨孩子們一起住在中心小學,照顧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但茶徑村經濟困難,無法支付“陪讀媽媽”的勞務費。
2004年8月的一天,鎮委書記張文正在與落戶本鎮的臺資企業惠騰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肇朗交談時,向其講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子放學回家后告訴他母親,他期末考試得了第3名,母親非常高興,立即煮了2個雞蛋進行獎勵。小孩子吃完雞蛋之后又告訴他母親,他們班只有3個人。母親聽后大失所望,就把這個小孩子痛打了一頓。這個故事引起了一向熱心教育事業的臺商王肇朗先生的注意,他要求立即去茶徑小學看看。一路上,張文正把合并茶徑小學的想法告訴了王先生。趕到茶徑小學后,王先生望著偏僻的鄉村、簡陋的教學設施以及寥寥幾名學生,當即決定:村里請陪讀阿姨的勞務費由他來承擔,他每年資助5000元,孩子們下半年就轉到中心小學就讀。
新 家
60平方米居室有廚房客廳
3月17日,我們來到了茶徑小學孩子們現在就讀的地方———汝湖鎮仍圖中心小學。現場看到,仍圖中心小學的多媒體教學室、實驗室、電腦室、籃球場、圖書室等設施全部齊備。校長謝新添介紹,學校硬件設施全部按區一級標準配置,已成功升級為區一級學校,現正建設示范學校,該校現有46名教師,其中高級教師31名,一級教師12名。
當日已是周五下午5點,孩子們上完課就可以回家過雙休日了。在宿舍區,我們看到了茶徑村的7名學生及“陪讀媽媽”芳嬸,“一家人”正忙碌著整理東西回家。60來平方米的四間房屋被芳嬸打理得井井有條,兩間用來做男女生宿舍,一間做廚房,另一間做客廳。芳嬸30來歲,初中文化,茶徑村人,這次村里選“陪讀媽媽”時,她因賢惠、有文化,被村民們一致選中。芳嬸告訴我們,她每周日下午把孩子們從茶徑村帶到學校,周五下午再把孩子們送回去,交給孩子們的父母,周一至周五,她就陪孩子們住在仍圖中心小學照顧他們。一說起這7個孩子,她眼里閃爍著慈母的光芒,對每個孩子性格、愛好了如指掌。芳嬸說,為了能輔導孩子們學英語,她自己掏錢買了錄音機,開始學起了英語。提起現在的學校,7個孩子們都認為,能夠在區一級學校上課是他們最開心的事。“以前我們只上語文、數學兩門課,現在這里多開了英語、電腦、體育、圖畫、音樂課等課,上課內容豐富多了,我們現在能用電腦畫出一棟房子,能用英語問好……”說起自己的學校,讀五年級的張輝玲眼里充滿了驕傲。最讓家長們欣慰的是,“麻雀學校”并到中心小學,收費沒多增加一分,但他們的孩子卻享受到了優質教育。
觀 點
“陪讀媽媽”方式是成功探索
汝湖鎮分管教育的副鎮長曾木城表示,農村地區小學合并是區域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從現實看,合并小規模學校,有利于教育資源配置的優化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汝湖鎮因地制宜,采用“陪讀媽媽”化解合并村小學難題,通過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此舉是一次對于“麻雀學校”出路的成功探索。如今,汝湖鎮消滅“麻雀學校”已初見成效,全鎮已由原來的20所小學調整到15所;尤其是仍圖片調整力度更大,由原來12所小學調整到7所,初步達到了“教育資源優化配置、鞏固和提高了‘普九’水平、維護農村穩定”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