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學生購買這類玩具是為好奇,一旦癡迷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
校外禮品店 公然熱賣“性玩具”(圖)
“中學外面的禮品店,竟然向學生出售仿真性玩具。”昨(16)日,在川大附屬幼兒園當老師的何女士氣憤地向本報反映,紅瓦寺街某中學外,一家禮品店出售橡膠做的男女性器官玩具,已成學生的“新寵”。
老師投訴:色情玩具校園流行
何老師說,前日下午,她和一女老師在紅瓦寺街一家禮品店里有“驚人發現”:店里公然擺放著許多模仿人體性器官的橡膠制品,有大有小,形狀逼真.這種東西也能做成玩具賣?實在太惡心了!”
據何老師講,同行女老師的兒子在紅瓦寺附近某中學讀初二,他們班上最近流行起送這種仿真性玩具,特別是男同學喜歡搞惡作劇,專買這種玩具來逗女生。何老師感嘆:“商家賣這些東西,實在缺乏道德。如果他們也有娃娃,會不會讓他耍這種東西?”
記者調查:玩具制作十分逼真
昨日下午1時,記者來到位于紅瓦寺的這家“熱點飾品”。剛一進門,就看見右側柜臺上擺放著十多個仿真男女生殖器玩具,玩具制作十分逼真。
“這些玩具是拿來搞惡作劇用的,很多人買。”一女售貨員稱,這些貨都是最近才到,很多學生買來玩或送朋友,男性生殖器玩具8元,仿真女性胸部18元,都從廣州、深圳一帶進貨,“一天大概能賣三四個。”
正如何老師擔憂,停留在仿真玩具前的都是學生,更有未成年的中學生,而在擺賣的柜臺四周也未張貼“兒童不宜”字樣。
專家分析:好奇心理需要引導
中學生為何如此熱衷購買此類仿真性玩具?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系從事心理教育的甘露老師分析,中學生在青春期對性更多的是感到好奇,購買仿真性玩具,也是滿足一種好奇心理,“覺得好玩,所以會去嘗試。”
“但學生一旦癡迷于這種性玩具,容易形成心理疾病。”甘露說,中學生還沒有完整的判斷是非的能力,這類玩具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暗示、導向的功能,如果長期沉迷在性玩具中,會引發“戀物癖”,影響身心健康。而這些赤裸裸的玩具,甚至會讓一些被搞作劇的女生們,對性產生厭惡和不潔感,從而偏離了性教育本身。
工商說法:調查后會做出處理
成都市工商局法規處李處長表示,目前工商管理法規中并未明確公開銷售仿真性玩具是否違法,然而商店向未成年人販賣類似產品,市民可向工商部門舉報,經過工商部門取證調查,再根據其他相關法規,對商店做進一步處理。
四川劉范楊張律師事務所范安彬律師認為,商店銷售該類模型玩具,法律上并無禁止性的規定,因此只能從道德對其上予以約束,希望商家在賺錢同時存有社會責任感,考慮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影響,從而杜絕此類不適宜的玩具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