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學生校內用手機該不該“以摔代管”
2006-04-18


 
  原始新聞

  邯鄲市某中學做出“學生在校園內禁止使用手機”的規定,凡使用手機被校方發現的,立即予以沒收并當場摔壞,同時給予學生家長以相應補償。據校方說,摔了5個手機,效果很好。
 
  孟母想必會四遷

  傅淞巍

  “一旦發現學生用手機將當場摔壞”,河北邯鄲某中學這一新校規甫一出臺,即以“違規必摔”“二次違規即開除”的嚴厲執行方式,樹立了新規的權威地位。但這一威懾一校學生的新規在奏效并取得眾多家長贊同的同時,其自身的合理、合法性卻首先應該受到公眾的考問。

  可以確認,學生在學校濫用手機,有玩游戲牽扯精力、傳播黃段子污染心靈、通過手機作弊等諸多弊端,而邯鄲這所中學的思維,卻否認了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合理交流的可能,將學生使用手機與濫用手機直接畫上等號,其粗暴過激的思維,與教育者應有的慎重和理性相去甚遠。

  即使根據該校實情確認,學生用手機弊多利少,也完全可以與家長密切配合,比如規定上課必須關機、取消游戲功能、控制話費與短信數量等手段,施以積極的引導。然而該校卻偏偏采取了當場摔手機并給家長賠付的笨拙方式,既增加了教育成本,又涉嫌侵害了學生的財產權。

  更為有害的是,該校通過這一懲罰式教育,將暴力教育堂而皇之地引入校園。于是通過校方的當場示范、表演,這一令校方痛快、學生受辱的暴力教育手段,必將植入學生的意識中,并借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規律、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段,被部分學生復制,將得之于校方的,對待他人的粗暴、過激、侮辱的發泄方式施加于相關人士,結果可想而知,難免將造成其信任危機、人際危機、家庭危機、事業危機等慘重代價。

  而在兩千多年前,孟母為子成才而三遷其家。其中一次即因鄰居為屠戶,憂心孟子效仿鄰居簡單粗暴的行為而遷居。試想,假如孟子進入邯鄲這所學校,孟母獲悉該校為制止學生用手機而采取如此粗暴的教育方式后,想必又會四遷其家為孟子換校就學了。

  摔手機用心良苦

  楊 帆

  拋開對錯不說,我認為學校的做法無可厚非。記得有首歌唱得好,“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

  沒錯,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安心學習,為了孩子心無旁騖,為了孩子成龍成鳳。

  很明顯,學校的做法與家長的期望是完全一致的。

  你注意到了嗎:當孩子走進校園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表達一個意思,請老師嚴格要求孩子。經典表白是:“老師,您就把他當做您自己的孩子,該狠就狠點兒,肯定沒錯兒!”于是老師們便和學校一樣遵從了家長們的意思,奉行嚴厲無罪的教育原則。

  作為一個對學生負責的老師,必然需要嚴格甚至嚴厲的管理,矯枉難免過正,只要“度”還在可以容忍和理解的范圍內。學校中的孩子們人生觀、價值觀都處在逐漸形成的階段,他們對外來的誘惑缺乏足夠的免疫力,如果不加以限制和引導,后果往往是追悔莫及的。

  如果有誰還認為限制學生用手機是錯的,那么只要看看孩子的手機就會發現,玩游戲、談戀愛、黃段子……這些誘惑與學習在拔河,而看似很苦的學習很容易敗給這些“致命”誘惑。而學生的職責就是學習。

  而如果你發現為方便聯系孩子的手機有時變成作弊的工具,那么就更會支持校方的舉措了。

  還要說的是,學校在采取這一嚴厲措施時用心可謂良苦,考慮得相當周全。在摔掉學生的手機后,還會根據其品牌、價格和使用情況給予經濟賠償,并人性化地規定在第二次發現同一學生繼續使用手機才予以開除。如果學校有100人使用手機,平均每臺手機1000元,學校將擔負多少這樣的損失?這個經濟賬校方都算在自己腦袋上,還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

  不損失什么,孩子又接受了嚴格管理,有什么不妥呢?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