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2003年6月,開始接觸網絡。2004年7月,成為上饒之窗網站“網絡媽媽”論壇版主,用愛心筑起未成年人犯罪的道道防線,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法官媽媽”。被評為2005年度“感動上饒十大人物”。
■人物語錄:沒有愛心不會是好法官。充滿愛心,包括愛那些少年罪犯,這,就是女法官的情懷。
![]() |
李亮星在幫教青少年 |
“作為一名法官,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偏離人生正確軌道的青少年!沒有愛心不會是好法官,充滿愛心,包括愛那些少年罪犯,這,就是女法官的情懷。”——摘自李亮星《女法官的情懷》
2006年3月7日,上饒市行業巾幗風采展演晚會上,一出以關愛未成年人的“法官媽媽”、被評為“感動上饒十大人物”之一的上饒市信州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李亮星為人物原型的《一位法官媽媽的情懷》情景朗誦劇,不僅感染了在場所有的觀眾,也感動了愛挑剔的評委們。陪同采訪的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辦公室主任方龍華告訴記者,劇中故事一個個讓人動情,觀眾和評委們也一次次淚流滿面。
然而,在上饒之窗網站“網絡媽媽”論壇里,李亮星回復帖子卻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人生這場戲沒有劇本,不能預知劇情的發展,更不知結局將會如何。我們每個人都在導演著自己的人生劇,決定著劇情的發展。時間不能倒流,這出戲的演出沒有排練,每個人登上人生的舞臺就在正式演出,沒有重來的機會。”
4月14日,記者采訪李亮星時,這天正好是她42歲的生日。面對眼前這位“四十歲了,在父母眼里仍然是個孩子”(李亮星《寫給自己的文字》)、被同事昵稱為“亮亮”的文弱女子,記者很難相信,究竟是什么激發她的熱情,將自己的業余時間和全部精力傾注網絡,以一顆慈母般的愛心,與迷戀網絡的未成年人、與少年犯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
隨著采訪變成故事的講述,記者漸漸找到了答案:“作為一名法官,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偏離人生正確軌道的青少年!沒有愛心不會是好法官,充滿愛心,包括愛那些少年罪犯,這,就是女法官的情懷。”
她的眼神充滿光明和正義
“法庭教育她從不走過場,總愿意花些時間幫他們找自己犯罪的自身原因,告訴他們犯罪對社會、家庭和親人的危害,也教育他們不要自暴自棄,跌倒了要有勇氣站起來。真情總能感化人,每每法庭教育,這些少年總會痛悔流淚。”——摘自李亮星《女法官的情懷》
2003年3月,李亮星從民事審判庭調任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面對一個個因懵懂無知而犯下錯誤的少年,李亮星總有一種揪心的痛。因為心痛,在案件審理之前,李亮星總是要做大量的調查工作,了解到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父母感情不和,得不到親人的關愛,有的甚至遭到遺棄而走向犯罪道路的。
在《女法官的情懷》中,李亮星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都將為他們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但他們年齡還小,思想尚未成型,大多數還是可塑之材。”基于這種認識,李亮星在法庭教育中從不走過場,幫助他們找尋犯罪的自身原因,告訴他們犯罪對社會、家庭和親人的危害,教育他們跌倒了要有勇氣站起來。
2003年底,李亮星審理了一起8名少年的搶劫案。她利用吃飯的時間,和每一個人促膝談心。李亮星慈母般的關懷震撼著少年的心,每個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悔恨的淚水。看到他們因悔恨而痛哭流涕的樣子,李亮星更感到了肩膀上擔子的分量。
判決前是這樣,判決后也是這樣,李亮星利用一切機會到少管所看望少年犯,了解他們在少管所的思想狀況。閱讀少年犯的思想日記,修改上面的錯別字,對她來說是很自然的事。這看似一件平常的小事,卻讓少年們感動不已,更讓少年們看到了她母親般的關愛,也燃起了重新站起來的希望。
一位16歲的少年犯在日記中寫道:“她的眼神充滿光明和正義,沒有一絲雜念。她的諄諄教誨,使我從絕望中看到了希望。”他把李亮星當作自己的母親,經常寫信給她,傾訴心中的喜怒與哀愁。
我期待著你飛翔的那一天
“我相信你通過不懈的努力,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你的藝術之夢必定能實現。我同樣相信,用你自己今后的行動來洗刷歷史上的污點,你的人生照樣能放出金子般的光彩。心若在,夢就在。人生的路難免有艱難困苦,希望你能超越它,戰勝它。我期待著你飛翔的那一天。”——摘自李亮星給失足青年小剛的回信
2004年初,李亮星承辦了一起盜竊案,被告小剛是個年僅20歲的某大學聲樂系的學生。李亮星了解到,小剛的家在山東一個小鎮,母親重病,家境十分貧寒,入學時欠交了學費。
二年級開學時,學校通知他不繳清學費就不能繼續就讀。心急如焚的小剛多方求助,仍一無所獲,萬般無奈的他開始在校內行竊,案值超過1萬多元。他用這些錢補交了學費,又寄了一些給母親買藥。歸案后,小剛退賠了全部贓款。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李亮星感到十分痛惜,小剛被判處緩刑后,李亮星多次專程來到學校,與校方交談,希望學校讓他繼續完成學業,直到校方作了肯定的答復。李亮星又擔心回到學校的小剛會有同學歧視,便又帶著他跟老師、同學們座談。
但校方最終還是開除了小剛。返回家鄉前,小剛特意來到法院與李亮星告別。李亮星千叮嚀萬囑咐,讓小剛在挫折面前不要灰心。幾個月后,小剛來信告訴李亮星,說打算參加次年4月份的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專業的考試,正在積極準備。讀罷來信,李亮星感到欣慰,但同時又擔心“軍藝”嚴格的政審不能錄取即使考上的小剛,讓他再次受到打擊。給小剛回信時,李亮星字斟句酌,擔心“刺”痛他的自尊和自信:“解放軍藝術學院不能考了,但你的藝術之路并不能因此而絕。……小剛,我相信你通過不懈的努力,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你的藝術之夢必定能實現。我同樣相信,用你自己今后的行動來洗刷歷史上的污點,你的人生照樣能放出金子般的光彩。”
“心若在,夢就在。人生的路難免有艱難困苦,希望你能超越它,戰勝它。我期待著你飛翔的那一天。”李亮星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詞結束了這封信。李亮星的回信,讓小剛重新揚起了生活的風帆,現在,他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專業知識,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為救失足少年四處找關系
“少年法庭的法官是特殊的園丁,面對那些稚嫩、單純的少年犯,不能機械地把自己和審判對象看成在法官和罪犯的關系,不能簡單地去訓斥他們,要像父母對孩子一樣愛護、關心、教育和挽救他們,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摘自李亮星的辦案日記
李亮星辦理的第一個少年刑事案件是3名少年的搶劫案。
這起搶劫案的主謀夏某從小就失去母親,10歲的弟弟從未上過一天學。在《小鵬鵬,你上學了嗎?》一文中,李亮星記錄了這個故事:“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因為貧窮和沒有戶口進不了學校,這是多么讓人心痛的現實呀!
“我突然萌發了要幫幫他的想法。我向鵬鵬的父親了解了詳情,告訴他一定要讓孩子上學,戶口的事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聽說我愿意幫他們,孩子的父親非常激動,一再說感謝的話。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和幾位同事開始為小鵬鵬奔波……我們還約定,如果能讓鵬鵬走進教室,我們一定繼續關注他,幫助他。”
李亮星的真誠打動了夏某的心,李亮星到看守所提審他時,夏某深情地對她說:“法官媽媽,是您不經意間流露的真愛挽救了我。”
李亮星和一名姓徐的少年犯談心時,發現他雙眼緊緊盯住自己身后的一幅油畫,李亮星敏銳地捕捉到這個信息。通過了解,李亮星發現這名少年對美術有特別的愛好和天賦,便把這個判緩刑的少年托付給一位教美術的朋友。朋友說,“利用崗位優勢辦私事的人我見了不少,可利用朋友的私人關系為自己的崗位服務的卻很少遇到。”
從“法官媽媽”到“網絡媽媽”
“庭審結束了,我的心仍不能平靜。這些處在花季年齡的少年,真正的人生還沒有開始,他們的人生可以說還沒有起步,他們將背負罪犯這個沉重的十字架開始他們的人生。這些孩子將來可能成不了棟梁,但他們肯定影響著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摘自李亮星《花季有風》
每次幫助那些因無知而犯罪的青少年,李亮星既欣慰又惋惜。怎樣才能將青少年犯罪防患于未然呢?
2003年6月,法院組織法官參加電腦知識培訓,李亮星學會了打字,也學會了上網,竟讓她在幫助青少年時派上了用場。
2004年4月,上饒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主辦的“上饒之窗”網站以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的“網絡媽媽”論壇向社會公開招聘志愿者,李亮星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參加了應聘并被安排擔任版主。
擔任版主后,李亮星每天下了班,就坐在電腦前查看和編發帖子,經常忙碌到深夜。李亮星的網名是“細雨”,即取春雨“潤物細無聲”之意,希望以平等的姿態與少年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她的帖子語氣和緩懇切,如涓涓細流浸潤著少男少女的心。
該市重點中學的一位高二男生告訴李亮星,他以前成績很好,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看管也比較嚴厲,尤其是升入高中后,幾乎剝奪了他所有的業余時間。本來學習緊張的他感到人生無趣,便產生了厭學心理,迷戀上了網吧,從此學習成績急劇下降。李亮星一方面積極開導他;一方面與他的父母取得聯系,讓他們適當改變教育方法,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一個月后,男生在帖子里告訴李亮星,父母對他和藹了許多,他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心努力學習,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作為一個公民,一名法官,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偏離人生正確軌道的青少年!”采訪結束時,李亮星說,“我從沒有刻意地去做什么,只是盡自己的能力,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深感自己的能力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向這些失足少年伸出關愛的雙手,給誤入迷途的孩子更多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