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是進步還是開倒車——見義勇為就能上名校?
2006-04-20

事件背景:

4月12日,北京市教委召開新聞通氣會,今年將示范高中10%招生指標分配到純初中校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校畢業生可通過綜合素質評價等方式推薦進入示范高中,“見義勇為”、熱心公益事業的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推薦。北京市教委主任線聯平介紹,綜合素質評價是對現行統一考試制度改革的一種探索,打破光看考試成績、以分數為尊的傳統選拔方式,綜合參考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素質能力。北京市教委基教處副處長張士佐介紹,具體名額分配將采用學生自薦、校內推薦等方式。推薦的標準主要依據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不靠分數、成績高低錄取學生,所推薦學生基本都是綜合素質評價全優的學生。推薦學生必須參加中考,但中考成績不會影響示范高中的錄取。

這則消息一經公布,學生“見義勇為”立刻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見義勇為”超出了孩子的能力

改革招生辦法,實行綜合素質評價,是對現行統一考試制度改革的一種探索,打破光看考試成績、以分數為尊的傳統選拔方式,綜合參考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當然值得提倡。但是,讓中學生“見義勇為”進入示范性高中的做法,卻值得商榷。

初中生年齡一般只有14歲左右,是未成年人,他們社會經驗欠缺,社會閱歷不豐富,在面對危險時,是不宜提倡“見義勇為”的,政府也不應該鼓勵他們勇于與歹徒搏斗。孩子們年小體弱,沒有與歹徒搏斗的經驗和方法,不懂得怎樣保護自己,哪里可能是歹徒的對手?況且,現在的歹徒在作案時,往往是結成團伙,更是有刀有槍,有備而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挺身而出就好比拿雞蛋碰石頭,舍身而救不了人,卻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永遠難以彌補的創傷和損失,如此無端地失去生命是不值得的。

學生“見義勇為”不應被鼓勵

然而,北京市教委的這個規定,有鼓勵未成年人去“見義勇為”、鼓勵他們去獻出自己年幼的生命之嫌。

鼓勵年幼的孩子“見義勇為”,實際上是一種缺少人性化的做法,是對未成年人的生命不負責任,其初衷看上去不錯,但后果卻是十分可怕的----試問,哪個初中學生不想進入示范性高中讀書?如果為了能夠進入名牌高中讀書,進入示范性高中學習,而自己的學習成績又不理想,無法通過中考獲得高分而進入這些好學校讀書的話,他們會不會把賭注押在“見義勇為”上,來實現自己的愿望?

另外,“見義勇為”一旦與“好處”掛鉤,精神意義會大打折扣。如果以此作為升入名牌高中的敲門磚,難免有人渾水摸魚,通過種種手段弄來“見義勇為”的帽子,混進名校,而一些有真才實學的考生會因此被擠掉。

淡化“見義勇為”,倡導“見義有為”、“見義智為”、“見義巧為”,甚至立法為孩子們的生命安全護航,不但不會弱化“見義勇為”精神,反而更增人文關懷。這不僅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貫徹落實,也是教育制度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具體體現。

學會自我保護是第一位的

“見義勇為”是一種“超高”的道德要求,只有極少數成年人才能做到,且此一時能做到并不代表彼一時也能做到。初中生“見義勇為”面對的危險比成人大幾倍或幾十倍,他們沒有能力承擔這么大的“社會責任”,這種把大多數成年人都難以做到的行為當作“硬件”來要求未成年人,不僅脫離實際,甚至還有點兒“殘酷”。

因此,無論從實際效果來看,還是未成年人本來就是社會應當給予特殊保護的對象來說,他們既不應當負有舍身救人的法定義務,也不負有舍身救人的道德義務。他們現在需要的是如何在危險的情況下學會“自我保護”!

在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中,生命權始終是至高無上的,沒有生命作為依托,其他權益也就無從談起。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人生閱歷、社會經驗及體力智力等,均與成人有別,讓他們去承擔可能危及生命的“勇”和“義”,從另一個側面說,是成人的失職,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命漠視。

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任務和社會義務。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保護好自己,就是盡他們的一份社會義務。目前,有些國家在立法上,對未成年人舍己救人采取了禁止的態度。我們可以仿效這一做法,以立法的方式禁止未成年人舍己救人。這樣,就可以在未成年人中奠定這樣一種社會心理:未成年人不以舍己救人的方式去“見義勇為”,不是為自己,而是在履行他們的一項法定義務。(宗禾)

新聞鏈接:

2003年初,北京市曾開全國之先河,頒布了新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其中,將以前“見義勇為”的要求改成了“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護自救”。

2003年下半年,上海新的中小學生守則也避開了“見義勇為”的字眼;

隨后,浙江寧波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參加搶險、救災,倡導“見義智為”……

這些做法的本意并不在于否定“見義勇為”中所包含的正義、向善和胸懷他人等精神內核,而是表明了這樣一種清醒的態度:我們不愿意看到一個又一個好少年無謂地失去健康甚至生命。可見,在對未成年人的道德培養方面,社會已經多了幾分科學態度和理性,少了許多盲目和狂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