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4月29日下午2時30分的搜索結果。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湖南大學女大學生高春娜“見義勇為感化小偷”的事跡成為人們持續關注的焦點,并在網絡上廣為傳播。
回校途中見義勇為血戰歹徒,感人故事被同學發到網上,但偏偏有人質疑她“導演”了這個故事,此時,小偷及時寫來懺悔信,還她清白……
這個故事被不少媒體質疑。那么,故事是否還原了真相?高春娜認可的故事邏輯是什么?在公眾紛繁的眼光中,BBS論戰背后的高春娜,沉默卻真實。
見義勇為 她是如何與歹徒搏斗的
故事發生在2005年3月1日。
當天下午,高春娜到了青海西寧火車站,準備當天乘火車返校。她在附近轉了轉,想買點水果。這時,她聽見一名婦女在喊“有人搶我的包,抓小偷”,同時,身邊閃過一個黑影。
“我伸手抓了一下,結果抓空了,……拐進胡同之后,可能他(歹徒)也沒想到后面會有人追,跑了不遠,我就追上了。他搶的是一個挎包,我抓了一下,包滑了下來。他想去拿那個包,我想不能讓他拿,兩個人就糾纏著、爭斗著”,高春娜說,對方身高在一米八以上,一拳打在她的鼻子上,因為鼻子剛動過手術,頓時鮮血直流,“我的手仍抓著包沒放,兩個人還是這樣廝打,之后我就覺得有個亮亮的東西劃了幾下,當時我也沒管,手還沒松,……突然間他不和我搶了,跑了。”
蹲在地上,高春娜再沒有力氣去追。“胳膊很疼,被劃了兩道傷口,向外滲血,我開始有點害怕了”,高春娜慶幸當天穿了毛衣、厚厚的羽絨服,胳膊上的傷其實并不嚴重(現在手臂上還有一條傷疤),她跑到候車室的洗手間,簡單沖洗了一下。
在候車室等車時,高春娜卻驚奇地發現自己的錢包被偷了!眼淚一下就流了下來,她呆坐了很久。幸好另外一個旅行包還有幾百塊錢,高春娜決定先到同學李絨家療傷,她住在青海德令哈市,“我當時撒了個謊,說是摩托車碰的,也沒有跟大家說”。
“小偷”來信 心靈震撼挽救失足少年
如果不是“小偷”的這封來信,這件事或許會被她永久地藏在心底。
3月10日,湖南大學校長辦公室收到一件寫著“湖南大學校長收”的郵包,包裹里裝著高春娜被偷走的紅色錢包,還有一封信。
信里的內容,感動了學校領導,也感動了高春娜。原來,寫信的人正是在西寧火車站偷走她錢包的人!而他,在火車站趁機偷了她的錢包,又看到她“口袋里有手機就一直跟著”。但隨后,高春娜舍命與搶包歹徒搏斗的情景,都被他看在眼里,那一刻,他的心靈被震撼了。
在信中,他這樣寫道:“……我不敢相信,那么溫柔的姐姐竟然這么勇敢,……我都想哭了,看見路上的血,也不知道姐姐有沒有被刀子砍傷,突然發現自己偷了姐姐的錢,她怎么走啊,我就很矛盾,又不敢給她。后來看見錢包里有一個借閱證,就想起來她肯定是要上學去,所以就把這個錢包給您寄過去,麻煩還給她。我也不知道該咋夸姐姐,反正就是覺得真勇敢,是個好人,我要向她學習。我今天就回家去,再也不偷東西了,我要好好學習,將來也要考湖南大學,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信末署名是:一個曾經學壞的小偷現在立志學習的中學生。
BBS論戰 “見義勇為”是真是假
高春娜見義勇為感化“小偷”的故事隨后被廣為傳播。但大約一兩個月后,網上出現了質疑的聲音:有人認為高春娜一手“策劃”了“見義勇為”事件。
記者在湖南大學“愛晚紅楓論壇”上找到了2005年7月27日以來“論戰”的痕跡:
“我覺得高春娜事件作假的可能性很大。不知道各位有什么看法?”
“你根本不了解高春娜同學!以她的人格品質做出這件事情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她所獲得的獎金也都捐給了她當初所曾就職的貧困地區的一所中學。這些你都不知道!老兄!別再大放厥詞了!”
“我不同意某些人的觀點,好事也應該考證一下。雖然我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而且好人比壞人要多。”
“現在有許多好人好事,一旦被曝光出來就有人懷疑它的真實性。長此以往,誰還敢見義勇為,誰還敢助人為樂?……”
今年二三月份,央視《人與社會》欄目講述了高春娜的故事。愛晚紅楓論壇再起波瀾,不過,這次更多的是感動和對高春娜的欽佩。
論壇上的討論持續至今。湖南大學宣傳部副部長唐珍名認為,爭議和質疑本身并非壞事,其實很多討論已超出了事件本身,它交織著當代大學生們對人性、對社會的看法和思考,體現了大學生們的個性表達。
求證真相 迷途知返的“小偷”找到了
面對質疑,高春娜選擇了沉默。她常躲在被窩里哭。
高春娜也發現,自己的故事后來有被誤讀的跡象,有的媒體有意無意在推波助瀾。“事實上,小偷來信之后,這件事才被報道出去。”高春娜感到困惑和無奈。
誰都知道,消除質疑的最關鍵問題是:“小偷”是誰?找得到嗎?
湖南大學廣播影視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志軍介紹,2006年1月19日至23日,他與學工部張坤老師到了青海海西洲高春娜受傷后就診的海西洲蒙藏醫院,并找李絨了解情況,獲得了高春娜在醫院就診的“疾病診斷證明書”和李絨“關于高春娜確在醫院療傷”的證言。此后,兩人趕到烏蘭縣高春娜家進行慰問,然后再到西寧火車站事發現場進行了勘查。
《西部商報》記者李彥琴也給李志軍寄來了最關鍵的一份證明:被高春娜感化的“小偷”找到了!4月28日下午,記者與李彥琴取得聯系。
李彥琴證實說,“小偷”的信是從甘肅蘭州寄出的,去年3月,在媒體報道后,通過與高春娜聯系,李彥琴和同事獲得了這封信的郵編,最終將目標鎖定在蘭州市某中學。經與學校負責人聯系,通過筆跡比對找到一名與寫信人十分相似的初三學生。該校老師出面與這名學生單獨談了一次,這名學生向老師坦白了一切,他就是被高春娜感化的人。
“從一開始,我們就一直深信不疑,也從來沒有想要去求證,我們去青海等地的調查,主要目的是去高家慰問”,張志軍認為,對于一些質疑的聲音,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并不奇怪,而從所有調查的情況來看,完全可以證明這件事的真實性。他也曾多次鼓勵高春娜:“你就是你,不要在乎別人怎么說,包括正面的、負面的,時間會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