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民工子女上學仍尷尬
該提案指出,成都市從2004秋季起開始大規模接收農民工子女免借讀費入學,兩年中,城區公辦學校中享受免費政策入學的農民工子女共72900人,政府認可的民辦民工子弟學校收納農民工子女32117人。但與東部發達城市相比,成都民辦民工子弟學校的質量與公辦學校差距過大。其原因一方面是投資額小,辦學上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政府支持力度小,抗風險力脆弱。這造成民間資金進入少,使政府投入壓力更大;城市教育體系的“應急”能力不高,難以適應流動人口教育特點。
根據調查,成都市“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農民工子女可能達到1.2萬人左右,未來5年將新增6萬民工子女,全部安置在公辦學校就讀根本不可能,因此政府必須大力發展和規范民辦民工子弟學校。
建議:政府設定辦學準入標準
針對這些現狀,民盟成都市委提出建議: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制定出規范的學校建設標準和審批流程,降低民辦學校的辦學風險,政府要鼓勵大機構、大資金參與農民工子女教育。
其次,對現有40所民辦民工子弟學校逐一審查。達到辦學標準要求、具備長期辦學實力的學校,應加大扶持力度;完全不符合辦學規范,甚至存在安全隱患的學校,要在妥善安置學生的基礎上堅決予以取締;未達到辦學標準要求,但辦學較為規范,且短期內無可替代的學校,則主要以和平方式使之逐步消減。
有關部門還要加強教學與財務安全管理中的政府作為,制定《民辦民工子弟學校管理暫行規定》,重點是建立實施嚴格的民辦學校財務安全管理和教育質量監控措施,防止在辦學硬件、課程開設、教師聘用等方面的“偷工減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