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成都市計劃投資10億呵護留守兒童
2006-05-09

 2006年05月09日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本報記者 劉建國 宋林風 彭江

  昨日,9歲小男孩宋波被奶奶嚴少珍打死一事經本報報道后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宋波所在的學校還專門召集全校學生及家長開會將此事作為“活教材”進行討論。此外,如何處理好留守兒童的讀書、教育問題也成了讀者討論的焦點。

  昨日,記者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了調查。

  大英縣:七成學生是留守兒童

  像宋波這樣的家庭,在當地還有很多。大英縣河邊中心小學陳校長表示,當地7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

  據大英縣教育局副局長岳林介紹,該縣小學及以上的,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超過一年以上且每年不回家超過兩次的留守學生近1.3萬人,14周歲以上的未成年留守學生數量更大。部分留守學生存在學業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突出問題。為關愛留守兒童,該縣還成立了“留守兒童關愛行動”領導小組,招募、發展志愿者關愛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確是個大問題,我們班76名學生就有56名屬于留守兒童,這些學生的父母都不在身邊,全部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或親戚家。”宋波的班主任康老師說。長期和留守兒童打交道,康老師發現大多留守兒童的性格古怪、自卑。同時,大多留守兒童存在“不服管”的狀態。

  大英縣教育局副局長岳林表示,對于這一悲劇,他非常遺憾和痛心。通過這一事件,全縣教育系統將聘請法制、心理專家在各個學校進行專題講座,并將在各學校設立維權咨詢站或咨詢點,通過咨詢將類似事件扼殺在搖籃中。

  成都市:留守兒童10.36萬人

  不久前,成都市婦兒工委辦、教育局、婦聯對全市留守兒童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市有留守兒童10.36萬,約占農村在校學生總數的15%。另外,市婦兒工委辦協同有關部門篩選分布在農村的6所學校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6所學校的4497名學生中留守兒童高達1881人,占學生總數的41.8%;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929人,其中465名留守學生學業困難;行為習慣差的占33.4%,情緒異常的學生占11.3%;3.6%的留守學生獨自生活,無人照顧。還有統計數據表明,去年有6萬名隨父母流動到成都的孩子,進入了我市公辦學校以及農民工子弟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成都對策:財政撥款關心留守兒童

  針對留守兒童問題,我市教育局完成了《成都市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情況匯總》;市婦聯形成了《成都市留守兒童共性、個性差異問題以及對策》的調查;市婦兒工委辦出臺了《關于農村留守人群工作方案》;市團委也在今年春節前夕全面啟動了企業界支持的關愛留守兒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愛心結對、為留守兒童家里安裝親情電話等關愛活動。種種跡象表明,一個由政府牽頭、社會廣泛參與的關愛留守兒童的運作體系已在我市建立起來。

  記者還獲悉,從去年開始,我市財政每年按照每個區(市)縣20萬元的標準撥出專項資金,再由各區(市)縣按實際情況建立家庭服務中心,開展諸如醫療保健、家庭服務、心理咨詢等工作。在鄉鎮,各地都將建立起學生、兒童托管的公益機構,充分利用鎮鄉合并后的閑置資產作為托管用房,管好、看好、養好屬地留守兒童。

  在此基礎上,我市還計劃投資10億元,計劃用2-3年時間,全面鋪開“金鳳凰”工程,將中學辦在城里,將小學辦在鄉鎮,并給予學生適當的補貼。“金鳳凰”工程,不僅讓學生免費住宿,每個月還補助學生生活費100元、交通費20元,書本費則按山區一費制收取并贈送校服。“金鳳凰”工程的實施,將極大改善農村教育狀況。

  ·評論·

  假如媽媽在身邊

  曾穎

  失去兒子的蔣科艷一聲聲追問牽動著千萬人的神經:假如媽媽在娃娃身邊,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這也許是更多善良人心里想說的話:“假如……”

  作為一個社會新聞記者,我的腦海中曾經無數次地閃現過這兩個字:假如——逃學的留守兒童有媽媽在身邊?假如——抽煙打麻將的留守兒童有媽媽在身邊?假如——被侮辱和欺凌的留守兒童有媽媽在身邊?假如——那些死于意外事故或惡性事件的留守兒童有媽媽在身邊?

  然而,事實是容不得太多的“假如”,如果這些“假如”存在,世界上肯定不會有悲劇存在。

  與“假如”相對應的,是客觀現實,是當前暫時還存在的城鄉經濟生活水平的差異。這些差異,使更多的媽媽們不得不丟下自己的孩子,背井離鄉到外地去打工,她們以犧牲未來的方式來解決現實生活的窘迫。這似乎又進入了一種悖論:她們為兒女掙學費而無暇照看兒女;兒女們因為她們的無暇照看,又朝著她們不想要的方向成長。

  要根本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前提是縮小城鄉差別,使農民在自己的家園中就能掙到足以養家和發展的收入。這個美好的理想還過于遠大,一時半會還實現不了。

  相對而言,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相對便捷可行的生活教育條件,使他們能夠在打工的同時,不用費太大的精力和承擔太多的經濟壓力便能夠教育好孩子。目前,成都市政府和各級學校采取各種辦法,解決約6萬名外來人口的子女就學問題,其巨大的社會意義是難以估量的。

  留守兒童的問題,是需要多渠道多層面綜合性很強的社會問題。而他們的就學問題,無疑是最重的一環。讓孩子在最需要媽媽時就有媽媽在身旁,而不是靠“假如”來畫餅充饑,這看起來很容易,但操作起來卻并不那么簡單!

  ·講述·

  母親兩次努力均失敗

  昨日,宋波的母親向記者透露,幾年來,她先后兩次醞釀將兒子帶到身邊,以方便對其進行教育,最后都失敗了……

  對兒子遭遇的不幸,蔣科艷一直都在自責:“如果讓孩子在我身邊讀書,和我生活在一起,他就絕對不會死在親奶奶手中。”蔣科艷和兒子見面的次數很少,每次回家就隨便買幾樣玩具,給清學費、生活費后又馬上外出。對兒子的性格、脾氣、愛好、特長等,她一無所知;孩子平時喜歡吃什么、穿什么,她更是不知道。

  “其實我早就想過把波娃接到身邊,即使和他爸離婚后我也有這想法,但我想找份工作不容易,如果帶個讀書的孩子在身邊,老板肯定不會干?”蔣科艷悲痛地說,以前在深圳當工人時,夫妻倆就準備將孩子接到深圳讀書,但這想法遭到工廠老板的反對。老板說:“工廠只給工人提供食宿,要帶著孩子進廠就走人。”見老板態度堅決,蔣科艷夫婦只得放棄。

  離婚后,蔣科艷來到成都,在玉雙路一家茶樓做清潔工。蔣科艷又想將孩子接到身邊讀書,她找到老板,希望老板能在宿舍里給孩子騰一個床位。茶樓張經理很是開明,支持蔣科艷的想法,還愿意單獨分一間宿舍讓她們母子住。然而,蔣科艷跑遍附近的學校也沒找到一所適合孩子的學校,有的學校距離太遠,有的學校不愿意接收!

  昨日上午,茶樓張經理還打來電話說, “家長都想把孩子留在身邊供其讀書,也方便進行教育,但現實的環境不能滿足農民工子女的入學需求,還有的用工單位開出許多苛刻的用工條件,使很多本來可以不留守的孩子留守在家。”

  ·反響·

  這是一個悲劇

  昨日,本報獨家刊登的《母親哀哭:我的9歲乖兒被奶奶打死了》被國內各大門戶網站轉載。數百名讀者和網友紛紛表示了自己的憤慨。

  讀者楊女士:我也是一名留守兒童的母親,誰不想把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但我們只是打工者,孩子白天可以上學,晚上怎么辦?為了生活,我們經常加班,孩子誰來看管。希望政府能夠關心一下打工者子女的生活。我兒子每年跟我在一起的時間還不足三個月,心酸啊!

  新浪網友(IP:218.19.163.*):這是個悲劇,老人的行為自然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懇請大家寬容些,不要用一個變態來對付另一個變態。一個老人帶孩子不容易,尤其是男孩到了八九歲的時候。如果老人本身情緒不穩,甚至精神異常等都有可能發生類似的悲劇。

  新浪網友(IP:211.97.6.):看事情要看本質,若不是生活艱難,那么多父母為何會背井離鄉外出打工?70多歲的老人本應是享清福的年齡,卻要承擔照顧和教育孫輩的重任,老人們也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是一幕慘劇,但我想大家都不想它發生,包括老人本身。我也是一名遠離家鄉的打工者,自己的幼兒也在老家,但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不用離開家鄉呢?難道在家看妻兒吃糠咽菜嗎?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