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09日 重慶晨報
媽媽走了,爸爸癱瘓了,今年才9歲的她,承擔(dān)起照顧爸爸和弟弟的重任。她叫王迎春。昨天,王迎春告訴記者,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長大后能把借的米還給大家。
家里破爛不堪
“王迎春,你又遲到了。”上月21日上午第二節(jié)課下課鈴都響了,王迎春才拉著小她兩歲的弟弟出現(xiàn)在巫山縣官渡鎮(zhèn)雷坪小學(xué)教室門口,臉還是臟的,幾天沒換的衣服,扣子還扣錯了。
三年級1班班主任李緒濤決定利用雙休日去王迎春家家訪。
到達(dá)王迎春家后,校長王平和班主任李緒濤驚呆了,三間破瓦房,堂屋已經(jīng)垮掉,泥土還堆在屋中,上面長出了兩尺多高的雜草。兩口扁缸、一張上面連鋪蓋都沒有的木床、一個放著三個破碗的櫥柜,外加一瓶稀辣椒,這就是王迎春家的所有家當(dāng)。
去的時候正趕上王迎春在做飯,一鍋紅苕粉用清水在鍋里煮,熟了加點稀辣椒就是晚餐。
她撐起一個家9歲的王迎春說,6年前,爸爸和媽媽吵架后,媽媽走了,爸爸卻因為生病四肢發(fā)抖動不了,只能躺在床上。那時王迎春和弟弟還小,親戚、鄰居不時接濟一下,加上那時爸爸勉強還能動,一家人苦撐了下來。
“現(xiàn)在我爸爸完全不能動了,我要照顧他,還有弟弟。”王迎春說。
老師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她老是遲到。王迎春早上起來先照顧爸爸洗臉,再做飯,然后要端著碗一口一口地喂爸爸吃完,再收拾一下家,才能拉著弟弟走1個半小時的山路趕到學(xué)校。下午放學(xué)回去,又要煮飯,洗3個人的衣服。
借米養(yǎng)活一家人
其實做飯是王迎春最高興的時候,因為有飯做就代表今天不會餓肚子。
王迎春有個大爸,也是貧困戶,就住在附近,每天會來扶王迎春的父親上廁所,偶爾也會帶些糧食來。但更多的時候,一家的口糧靠王迎春去借。
大家都知道王迎春家的情況,有的人可憐她,就對她說借的米不用還了,可王迎春不想要飯,總倔強地把“等我長大了一定還”掛在嘴邊。
村主任熊緒虎介紹,巫山縣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得知王迎春家的情況后,批示當(dāng)?shù)卣仨毻咨平鉀Q。政府除每年給王迎春家600元特困補助外,還發(fā)放了一些救濟物資。
另外,王迎春姐弟就讀的雷坪小學(xué)也對其減免了全部費用,并在五一節(jié)前組織全校師生捐款捐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