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人生的意義:比較中美孩子的不同 (轉載)
2006-05-09


不久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講去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期由中美即將升入大學的高中生參與錄制的《對話》節(jié)目。在價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別給出了智慧、權力、真理、金錢和美的選項,美國同學幾乎驚人一致地選擇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國高中生除了有一個選擇了“美”,沒有一個選擇真理和智慧,有的選擇了財富,有的選擇了權力。

接下來是制定對非洲貧困兒童的援助計劃。中國學生先是歌頌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吟詠茶馬古道,然后有人彈古箏,有人彈鋼琴,有人吹簫,外加大合唱,最后對非洲的援助計劃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只說組織去非洲旅游,組織募捐,還去非洲建希望小學等。有人發(fā)問,你們募捐,要我掏錢出來,我的錢都花在什么地方?我們的學生面面相覷,誰也回答不出來。

美國高中生的方案,則從一些也許我們都想不到的社會生活細節(jié),如教育、就業(yè)、食物、飲用水、艾滋病、避孕等實際問題入手,每一項做什么,準備怎么做,甚至具體到每一項的預算,而那些預算竟然準確到幾角幾分。整個計劃拿來就可以進入實施階段。

我把此文貼到自己的博客上,一下子招來十多萬個點擊,500多條留言。這樣一種教育的對比,刺痛了大部分網(wǎng)友的心靈。關于中國教育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原作者蕭淑珍女士已經(jīng)作了頗為深入的分析,我沒有必要在此多嘴。但我作為一個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的人,有責任和讀者們分享自己的觀察:美國的孩子與中國的孩子為什么會不同?

不妨從我六歲半女兒上幼兒園和小學的經(jīng)歷說起。她五歲時,參加了女童子軍(girlscouts)。這個組織在美國孩子中非常流行,但結構很松散,不過是幾個家長湊在一起,輪流志愿帶孩子而已。女兒六歲時,童子軍派下差使:推銷餅干,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和經(jīng)營技能。童子軍的網(wǎng)站也直言不諱地介紹,美國許多成功的企業(yè)家,都是從在童子軍賣餅干開始的。餅干一包四美元,至少高于市場價30%。這么教孩子賺錢,是否過分呢?一試才明白,買童子軍的餅干,沒有人嫌貴。剛開始時,女兒見了哪怕是熟人,害羞得話也說不出來。不過,大人們都特別熱情,一看她穿著童子軍的小制服怯生生地站在那里,就主動走過來問:你在干什么呀?是在賣餅干嗎?我可以買幾包嗎?就這樣在“客戶”的引導和鼓勵下,她的買賣也開張了。許多買主告訴我們,他們都是在童子軍里賣餅干長大的。漸漸地,女兒居然也敢主動張嘴推銷了。

餅干有四種,有低熱量的,有巧克力的,等等,每次推銷,孩子要向人家解釋品種,告訴人家買某種餅干的理由,然后算賬,四塊錢一包,一共多少錢,算術也跟著學了。具體賣的辦法是先找顧客訂貨,登記大家購買的數(shù)量,然后“進貨”、“送貨”、收款,要走整個一個商業(yè)流程。幾個禮拜下來,女兒居然賣出了32包。總金額128美元。

餅干賣完,大家湊在一起算賬,看看總收入是多少,讓孩子們討論錢該怎么花。結論是把錢一分為三,第一部分給組織者,因為人家義務勞動,還要自己繳錢,不公平,所以孩子希望能把志愿者倒貼進來的錢支付了。也就是說,孩子用自己的勞動,掙錢“雇用”了組織的大人。第二部分錢,要捐給那些無家可歸者。這特別合女兒的心愿。因為她生在紐黑文,那是個很窮的城市。我們又沒有車,買菜來回走一個多小時,把她放在運動嬰兒車上推著,一路見到許多無家可歸者,所以她不到三歲就有個理想:長大開個餐館,窮人來吃飯不花錢,她只收富人的錢。第三部分錢,留下來給孩子們開個慶功會。

你如果知道美國是這樣培養(yǎng)年幼的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中美高中生的對比了。美國的孩子確實很實際,從小動手,賺錢算賬。他們都意識到錢能干許多事情,一分一角也不會疏忽。所以我現(xiàn)在也這樣教自己的女兒:你想要什么,必須先干點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讀書,練琴,幫家長干活。什么都不是白來的,必須自己掙來的。掙來錢后,用我們小時候的話來說,就是要想想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了。這種教育,改變了她的價值觀念。有一次她媽媽和她討論閱讀,書里面一位奶奶式的人物對自己的孫女和其小朋友們說,女孩長大嫁給王子,這輩子就大功告成了。媽媽問她有什么看法。她馬上說那樣不好,因為那樣一個人只能當生活的“觀察者”,沒有辦法參與,學不到東西。看來,孩子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念,還是要看大人怎么教育。

我們這里大人教孩子什么呢?我們也組織過援助非洲災民等活動,那都是學校出面進行動員,就像搞運動一樣。孩子從中學會的,除了幾個意識形態(tài)教條外,就是如何打發(fā)上面派下來的差使。我們的家庭中,逢年過節(jié),孩子們除了吃、放鞭炮,就是拿禮品、紅包,很少有像童子軍這樣民間自發(fā)的組織,由家長通過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自然地向孩子灌輸幫助他人的價值觀念。

我更有必要提醒讀者,美國的精英高中生,常常自己花錢到非洲等貧窮國家當志愿者,這一經(jīng)歷,有時成為他們競爭進入一流大學的關鍵。人家那里沒有大道理,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浸透著這樣的道德情操:真理和智慧,是他們的價值;財富和權力,是他們實現(xiàn)這些價值的手段。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掌握了財富和金錢,而在于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jīng)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wǎng)站文章是由網(wǎng)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