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城市發展中經常會遇到歷史建筑與新興規劃相沖突的問題,河南開封在城市發展中也遇到這樣的困惑,一個署名為“曲水流觴”的帖子《網友斥資100萬欲保開封老建筑》,先后在開封宋韻網、河南報業網發表后,引發了網友的高度關注,僅4天時間就達到了4萬人次的點擊量。引起大家共鳴的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所在,是其深厚的歷史積淀,而不是現代化的進程,而古城更應如此。
一封來自法國的公開信
尊敬的開封市領導:
……
“曲水流觴”,一個土生土長的開封人(法國籍),不希望看到王大昌茶樓、萬福樓金店舊址兩處歷史建筑(在開封的舊城改造中)被摧毀,故愿付100萬人民幣,期望可以保住開封市鼓樓街北側那幾座寶貴的近代建筑。
當然,如果希望以更合適的方式使用這筆錢,譬如用這100萬人民幣成立“曲水流觴”開封舊城歷史文化建筑保護基金,本人亦不反對。
前提條件是,鼓樓街上的幾處歷史文化古建筑必須得到充分保護、尊重、保留,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破壞、改造、改建。
曲水流觴
2006年6月4日于法國巴黎
“帖子一發出來,當即就引起了網友的強烈反響!”
6月4日,開封宋韻網情牽故土版版主葉笑風介紹說。
網友舞者跟帖說,“一個城市的歷史總是深藏在老街深巷里,藏在一磚一石、一根根黑粗粗的房梁里。”
“每當我向朋友說起這幾座民國建筑,他們總是說‘破,該拆了’,我無言。因為我們中太多人根本就忽視了文化,忽視身邊真正的美。我多希望這幾座房子能夠驕傲地屹立在這里,洗去灰塵,煥發生機。”網友墨痕香留言說。
……
讓葉笑風感到與以往跟帖不同的是,網上輿論很明顯地出現了一邊倒的狀況,盡管也有個別不同聲音對“曲水流觴”之舉產生質疑,但達成共識的是,一致要求“保護開封古城老建筑”。
出資百萬元的動機解釋
“他能有這種舉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開封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老師蔣勇說,他在2002年就與“曲水流觴”結識,當時“曲水流觴”還在瑞士留學,學成后就留在了法國。
“在開封徐府街長大的‘曲水流觴’,自始至終都非常非常熱愛開封古城,現在國外經商。他有很多保護與發展開封古城的設想,一直都想為家鄉做點事情。”葉笑風,開封市一政府職能部門公務員,“曲水流觴”的中學校友。
“我不想擁有王大昌、萬福樓的任何產權、使用權。”6月4日22時,“曲水流觴”說:“捐資100萬元,只是想能設立專項基金,保護鼓樓街上僅存的一些汴梁寶貝。”
“曲水流觴”進一步解釋說:“原先寺后街的很多近代建筑都已經消失了,許多開封人甚至沒能來得及看它們最后一眼。這一次不想再讓自己失望,所以想通過這一點點努力,讓鼓樓街的這幾幢寶貴的老建筑為所有熱愛開封風華的人們停留得更久些。我不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回到開封,滿眼看到的凈是些鑲白瓷片的現代建筑和由混凝土建成的仿古建筑,我不希望孩子對‘開封舊城很漂亮’這句話產生任何懷疑。”
如果說這些原因是“曲水流觴”出于一種外漂者鄉土情結的話,王大昌與萬福樓自身的蘊涵則是促使他有此舉動的根本動機。
“那些建筑物,都是開封輝煌歷史的見證。單從建筑藝術而言,也優于現代建筑百倍。同時,王大昌和萬福樓也曾經是開封有名的老字號,體現了開封歷史文化的積淀。”“曲水流觴”說:“王大昌總讓我想起童年時和父親的一些往事。其實不單是我們家,對許多汴梁人來說,王大昌老字號都是許多汴梁人市井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大昌與萬福樓現在狀況如何呢?是否具備保存的價值?
百年老店王大昌與萬福樓
6月7日,開封市鼓樓廣場。
這里屬于開封的市中心,也是開封市最為繁華地帶之一,聞名全國的開封夜市就在此處。一條橫穿過廣場向東的路便是鼓樓街,街北、廣場東口兩座與周圍建筑風格迥然不同的閣樓便是萬福樓與王大昌。
萬福樓3個字已難尋跡,“航天家電”的招牌赫然入目,一樓擺放著待售的冰箱、洗衣機、彩電等家用電器。這是一棟清末民初富有歐陸風格的3層建筑,與其他同時代建筑不同,它是著名工商企業家石維峋所創辦的一處金店,一度生意興隆,遠近馳名。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石維峋與幾位友人集資合股籌建開辦了一座銀樓,名為萬福樓銀樓,但市民俗稱萬福樓金店。
自萬福樓向東10米便是王大昌,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商業建筑。步入店內,一股清香的茶味浸入心脾,迎面是一個1.2米高、12米長的老式柜臺,外側用紫銅銅皮包覆,并用銅釘嵌成“王”、“大”、“昌”、“茶”、“莊”5個大字,柜臺上方高懸著“王大昌”黑漆金字大匾。柜臺上的字跡已有部分脫落,但仍可讓你嗅到歷史的味道。創始人是河北冀縣人王澤田,清宣統年間(1913年7月)始開茶莊,取昌盛之意,定店名為“王大昌”,并由書法家了然和尚親書“王大昌”3字。
有著“老開封”之稱現年57歲的王盤根拿出他翻拍的一張三四十年代的街景照片說,解放前,附近一帶的大街兩側都是這種風格的建筑,其整體視覺效果與今天的開封書店街相似,目前就稀稀拉拉剩下幾座。“它們都不是文物,但是個歷史的見證,應該得到好好保存。如果說萬福樓只剩下一座建筑的話,王大昌則是一塊活化石,參與、見證了開封商業界近百余年的滄桑歷史。”
王大昌與萬福樓是否最終要被拆掉呢?
能否領到“免死牌”依然未知
“很有這個可能,在道路規劃中已經壓了紅線。”王大昌的產權所有者開封市果品總公司有關負責人司馬敏不無擔憂地說:“現在從鼓樓廣場向東的鼓樓街很窄,因車流量較大被暫時改成了單行道,從1992年起就有聲音說要拓寬鼓樓街,把兩邊建筑都拆掉,近兩年,隨著規劃日漸提上日程,弄得我們心里也沒有底。”
司馬敏說,“王大昌一旦拆除,對這個百年老字號來講,打擊力度無疑是前所未有的,作為一個老字號,除了名聲,另外一個重要的標志是自始不變的地址。老字號除了自身的文化符號外,更需要與它所處的環境相配套,如果換到別的新址,王大昌的元氣會很難恢復到現在的這種狀況。”
據了解,開封市果品總公司屬國有企業,王大昌茶店的年銷售額近100萬元。2002年,王大昌正式入選全國百年老店。2003年,經有關部門測量,這座老建筑土地面積153平方米,不算店內的其他設施,僅房屋一項評估價值近50萬元。
萬福樓目前歸屬河南航天家電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該公司策劃部李露絲表示,如果政府在拓寬鼓樓街需要拆除萬福樓的話,“航天家電會配合拆遷工作”。針對“曲水流觴”出資百萬要保萬福樓之舉,李露絲未做任何評介,只是說“這位網友應該找政府談”。
“可以肯定這位網友的初衷是好的,是從關心家鄉城市建設的角度出發的。我們對他的這種舉動表示感謝。”開封市委宣傳部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如此評價“曲水流觴”的行為,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城市規劃是個整體系統性工程,具體的實施方案細節問題,還是應該由市建委、規劃部門作出解釋”。
“鼓樓街一帶近期內還沒有拆遷兩邊建筑拓寬道路的打算。”開封市建設委員會土地規劃科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按照原來的規劃,道路寬35——40米,目前王大昌等兩座建筑處路面寬度遠低于這個標準。因地處開封市最繁華的地帶,路面狹窄給交通帶來很大不便,常常在非高峰時期都會發生堵車。“不過,對于王大昌這種百年老店,拓寬時應該會有所考慮。”
針對兩座建筑物歷史較長,是否應該予以保護的問題,開封市房屋拆遷管理處一位負責人說,按照有關拆遷規定,確定為文物的就按政策辦,“非文物建筑就做正常建筑處理”。
專家呼吁延續開封歷史文脈
“想當年,河南的第一條步行街就是開封的馬道街,那是何等的繁華?具有異國情調的建筑和一字排開的老字號讓開封人著實自豪了一把。斗轉星移,老字號慢慢地消失了,取代它們的是一間間時尚小屋。可是開封人自己都不認可,何況外地人?”宋韻網網友“于是無聲”為此感到惋惜。
事實上,“曲水流觴”此舉算是未雨綢繆,但也從另一個側面也映射出一座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好城市建設規劃與保留重要歷史建筑之間的關系。而這,也是一座城市的經濟利益與歷史文化片段保存利益的博弈。對于新興城市如此,對于一座古城更應如此。一座城市的重要歷史性建筑如同一位老人一樣,觸摸它的角角落落,都會勾起這座老城中的人對過去歷史的記憶,見證了這座城市所走過的每一步。
6月8日,開封市政協副主席、河南大學環境規劃學院教授梁留科說,現代化是每一座城市發展的目標,但是歷史文化則是一個城市的符號。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開封落伍了,但并不是歷史文化拖了開封發展的后腿,正是文化成全了這座城市,歷史的足跡不可能被現代化的混凝土所掩蓋。“對于民國時期的一些老建筑應該進行保護和修繕,做到和宋文化的點面結合”。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范麗珠博士說,上海的外灘有一些老建筑,但是上海在現代化進程并沒有拋下他們,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進步的動力,是城市發展歷史的積淀,是一座城市的財富。它蘊藏反映著城市的歷史、社會、思想的變遷,生活的隱秘,是可能摸到的消逝了的真實。
“近20年來,中國城市空間的拓展與老城保護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安陽、蘇州、西安等城市的拆遷與保護都引發了廣泛關注。”網友“楊小無”在河南報業網留言道,“比如改造后的安陽老城,已經把文峰塔變成了鬧市區一個可有可無的建筑。作為安陽歷史文脈象征的文峰塔,已不能讓人們懷想。孩子站在塔下,除了嘈雜的聲音和眼花繚亂的廣告,不會有一丁點的思考。文化的傳承就這樣被弱化、被割裂。”(鄭州晚報記者 陳祖強 游曉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