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行貸款1億美元幫助山西貧困農民
來源:公益中國網
公益中國網(徐憲剛) 2009年12月17日來自菲律賓馬尼拉的消息,中國從亞洲開發銀行(亞行)獲得一筆金額為1億美元的貸款,用于幫助提高山西省貧困農民的收入,并緩解傳統農業方式帶來的環境壓力。
亞行董事會批準了“山西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貸款。這筆資金將用于為山西省中部和南部26個縣的6.6萬戶農民家庭提供信貸和培訓,其中包括11個貧困縣。亞行管理的“水融資伙伴計劃的多捐資方基金(WFPF)”和“性別與發展合作基金(GDCF)”也為該項目提供了贈款。
山西省耕地面積相對有限,大多數農民一直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種植小麥、玉米等需要大量澆水施肥的低價值作物。此外,牲畜散養方式和未處理的動物排泄物也導致水資源受到污染。這種生產系統不僅破壞了環境,而且還使大多數農民長期陷于貧困之中。
為了解決城鄉間及山西省東、中、西部地區間不斷拉大的收入差距問題,中國政府計劃投入巨資,種植高價值作物取代谷物,提高農民收入,減少貧困,并緩解對土壤和水資源造成的環境壓力。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下,包括山西省在內,全國有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離城返鄉,進一步增強了這項工作的迫切性。
該項目將為農民提供貸款,培訓有關一年生及多年生高價值作物的種植技術,并介紹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環境可持續性的畜牧生產實踐。同時,項目還將支持發展水果干燥間等農場加工設施,鼓勵農民與農業企業簽訂合同,以加強農民與市場的聯系。目前共有24個農業企業參與該項目。
該項目還將在農場和農業加工企業中引入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開展有關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的培訓課程。農會也將加強力量,幫助推銷農產品和傳播農業新技術,同時將援助范圍擴展到農村農業機構,提高他們的能力,使之能夠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亞行東亞局首席自然資源經濟學家阿克芒•西迪克(Akmal Siddiq)表示:“該項目將提高農民、農會及其他支持機構的能力,采用高價值和有利于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方式,從而提高農民收入、農業生產力和食品安全質量。”
“水融資伙伴計劃”贈款將用于示范新型高效灌溉技術的可行性。該技術能夠減少地下水的使用,幫助農民適應氣候變化影響,并有望在其它省份普及。“性別與發展合作基金”贈款將支持循環資金方案試點,為4個村莊的貧困婦女提供小額信貸,也有望在該項目下得到更大范圍推廣。
亞行貸款來自其普通資金源,約占項目總成本1.893億美元的53%。貸款期限為26年,其中包括6年寬限期,利率按照亞行基于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的貸款工具執行。“水融資伙伴計劃”提供50萬美元贈款,其資金來自澳大利亞、奧地利、挪威和西班牙政府的捐助;“性別與發展合作基金”提供來自加拿大、丹麥、愛爾蘭和挪威政府捐助的相當于19.5萬美元贈款;山西省政府、農民、農業企業和農會提供相當于8,861萬美元的配套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