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黃山腳下的潛口中學,“駐扎”著一批支教老師,他們致力于推廣“新健康教育”,卻不拿學校一分錢工資。
潛口中學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是一所寄宿制學校,由3所學校合并而成。該校師資分布不均衡,但由于人員編制的限制,10年來沒進過新人,“素質教育”課、“健康教育”課一直沒有專業老師。2009年,一家致力于公益助學的公司找上門來,給潛口中學校長程文華帶來了驚喜。程文華說:“他們來之前都進行了詳細調研,他們推廣的‘新健康教育’正好契合了我們的需求。”
2009年10月,該公司派出由5名支教老師組成的“新健康教育”項目組,落戶在潛口中學。這5人基本是師范學院和醫學院本科畢業,專業為師范教育、心理學、臨床醫學,他們大多有過從教經歷,有的曾在學校任教,有的取得了心理咨詢師資格。項目組制定了項目書,并附有明確的評價體系。公司與學校簽定協議,從而明確了雙方的責任與目標。
依據目標,公司先期拿出一部分資金,改善了學校的環境;支教老師從生理、心理、道德與生活適應能力4個方面著手,通過課堂教學與開展健康活動的方式,推廣“新健康教育”;此外,針對學生中不良衛生習慣以及心理問題,項目組開辟了健康指導室、親情聊天室等功能區域。
“所有課程安排、活動開展,都在學校教學的統一框架之內,成為有效的補充。”該公司董事長何文認為,這是一種“嵌入式”的支教模式,“支教與學校正常教學,不再是兩張皮,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支隊伍態度上敬業、教學上專業。”程文華說,這種專業精神影響到了校內老師,他們對支教老師的態度在轉變,“從觀望到理解,再到支持”。程文華認為,校內老師需要向支教老師多學習。“自己的老師成長起來才是根本。”
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是一位名叫何文的合肥商人,出身教育世家,10年前從合肥的一家機關辭職,進入商海,靠銷售醫療產品起家。
2007年,何文在農村尋覓商機,希望能賣出醫療產品。結果,市場沒有找到,但所見所聞讓他意識到,必須發展農村的醫療和教育,而教育是根本。此時,何文已經開始接觸公益事業,決心探索一條公益助學的新模式。他發現,農村健康教育最為薄弱,不少學生的衛生習慣和心理健康都存在問題,因此,專門注冊成立了一家致力于推行“新健康教育”的科技公司,選擇四川、安徽的兩所鄉村中學為試點,旨在培養具有健康素質的“新人”,安徽潛口中學便是其中之一。
詳情請見:中國青年報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4/02/content_3164121.htm
http://www.ahztl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