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希望,是這個世間亙古不變的真理和永恒的話題,它簇擁著無數的感動與夢想奔向遠方,生生不息。綠色中成長起來的農大兒女,深深銘記著“傳導愛心,播撒希望”的訓導,暑假中,前往各地服務三農,為農民排憂解難。牧醫工程學院學子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組建了一支“牽手希望,我們共同成長”支教調研團,遠赴三門峽陜縣進行支教調研活動,支援三農,鍛煉自己。
感動,從“心”開始
7月3日,一行人踏上了開往三門峽陜縣的火車,在無限的激動與憧憬中拉開了本次支教調研活動的序幕。
四個多小時的火車旅途讓成員們渾身疲倦,下午六點多才到達三門峽西站。由于時間太晚,成員們當天無法趕往支教的希望小學,決定先留宿一晚。在陜縣縣領導的熱情關懷和招待下,一行人的住宿有了著落。由于長途奔波的辛苦加上對新環境的不適應,一位女同學發起了低燒,雙頰通紅。還沒有經歷真正磨難與考驗的成員們一時亂了陣腳,趕快拿出隨身攜帶的感冒藥讓她服用。感冒的難受加上遠離家鄉的失落,脆弱的女同學哭了。隊長胡靜思關切地握住了她的手說:“別怕,困難總會過去的,病會好起來的,我們一直都會和你在一起!”
雖然開頭進行的并不順利,但隊員們依舊信心十足,除去生病的女生外,其余隊員當天晚上熬夜商議了第二天的行程,并制訂了一份詳細的計劃表。
7月4日,團縣委劉書記和統計局王局長一大早便親自帶領成員們搭乘公交車前往“正信·春天雷灣”希望小學。希望小學李校長等校領導熱情地接待了隊員們并為他們早早準備好了宿舍和飯菜,熱情的李校長笑呵呵的對隊員們說:“以后如果遇到什么問題,盡管跟我提出來,我會盡全力幫助大家解決困難!”李校長一席話讓全體隊員熱淚盈眶,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別急,我們同您在一起
經過短暫的調整,下午,隊員們馬上就開始了宣傳調研工作,深入當地進行環境考察及宣傳調研。
當隊員們深入雷灣村老區面對著一排排近似窯洞的破舊房屋時,一行人全都驚呆了。
剛出校門不遠,隊員們遇見了一位中年大叔,他滿臉焦急的攔住了隊員,希望隊員們能給他出出主意。大叔的兒子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成績不錯,考了560分,正要填報高考志愿。但由于信息不太發達,對全國高等院校不了解,填報志愿特別困難。隊員們根據大叔兒子的具體情況,結合自己的高考經驗,為大叔分析了各個高校的優劣并選出了幾個合適的候選學校。大叔開心地笑了,直夸農大的學生好,同時該校的一本專業煙草也成了他考慮的對象。離去時,成員們送上了自己對大叔及其兒子的祝福,真心祝福這位優秀的學弟能夠夢想成真。
接下來,成員們相繼與該村的許多村民進行了談話,調研了當地的教育狀況及新醫改實施狀況。針對新醫改政策,村民說:“村里每人每年交30元錢,就可以保障一年的治病所需了。看病情況跟以前比實在是不知道好了多少。”望著村民們興高采烈的神情,隊員們對于自己的付出只有一個字——值!
溫馨,在葡萄架下流淌
7月5日,成員們兵分兩路,一路在學校門口招生,為即將開課的支教班招募新生,另一組深入農田,觀察農作物生長狀況。
村民聽說農大的學生在招生,都帶著自家的孩子爭先恐后的來報名。有一位阿姨拉著一個六七歲左右羞澀的小女孩焦急地問:“你們為什么只招三年級到五年級之間的學生,俺家妮子還小,能來聽課不?”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阿姨高興地簽了名。
另一組隊員來到了當地一個葡萄園參觀走訪。時值盛夏,誘人的葡萄掛滿了架子,葡萄園負責人熱情邀請成員們到園里參觀并向大家介紹了不同種系的葡萄不同的生長周期。隨后,成員們幫助葡萄園負責人對葡萄進行了摘頂,并對葡萄架進行了修正。大面積的整修是一個辛苦的工作,可是沒有一個隊員說苦。大家主動攬下了最臟最累的活,不時勸負責葡萄園的阿姨到樹蔭下休息,阿姨一個勁夸:“你們真好,真好。”
飛翔,向著光明的未來
7月6日,成員們結束了調研任務,正式開始了支教生活。課間,老師帶領著學生們來到了操場,玩起了“老鷹捉小雞”和“躲松鼠”的游戲,操場上笑聲、吵鬧聲不絕于耳,成員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和一群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一起快樂的奔跑玩耍,盡情釋放心中的快樂。
其實,支教的生活很短暫,然而,支教的回憶卻會蔓延一生。支教中無憂無慮的快樂、獨立自主的堅強和隨時隨地的感動都會伴隨一生,成為生命中最瑰麗多姿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