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探討全民公益新模式
2010年09月25日 來源:中國扶貧基金會
2010年9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善心的力量人類的方向——災難應對研究暨全民公益行動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博雅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會長何道峰、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李利,陽光文化基金會副秘書長高廣深等基金會負責人齊聚燕園,和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傅軍,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鄧國勝,北大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創制主任、北大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景鵬,北大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金錦萍等專家學者以及加多寶集團企業傳訊首席代表田威等企業和多位媒體知名人士百余人共同參加了研討會。
近年來,中國公益事業在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推動下,已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還是相對滯后,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2008年年初的南方冰雪災害到08年的5.12汶川地震、到2010年的玉樹地震,再到剛剛發生的舟曲泥石流。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用“善心”的力量抗擊著“天災”,尤其是08年公益捐贈首次災破千億,開創了中國公益“捐贈元年”。
“全民公益”的理念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2008年以來,中國扶貧基金會一直倡導在全社會開展“全民公益行動”,不斷創新捐款方式,創造了公民個人和企業兩種全民公益模型,先后啟動了“全民公益企業示范行動”、“全民公益愛心包裹項目”等多項大型活動,并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此次研討會以“全民公益”為核心,圍繞“財富、善心和全民公益”和“如何推動全民公益的善心力量”兩個主題展開。在“財富、善心和全民公益”環節的討論中,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鄧國勝講述了富豪慈善和百姓慈善與全民公益的關系,陽光文化基金會副秘書長高廣深解讀了比爾·蓋茨、巴菲特即將進行的中國之行的意義,北京市公眾捐贈人代表胡明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個普通公民的百姓公益之路。在“如何推動全民公益的善心力量”討論環節,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加多寶集團企業傳訊首席代表田威等分別發表了題為《災難應對與全民公益》《從加多寶現象看企業和全民公益》《從月捐看媒體和全民公益》的主題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和公益、媒體界代表就主題發言內容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討會上,繼汶川地震捐1億元、玉樹地震捐贈1.1億元后,加多寶集團企業傳訊首席代表田威代表集團向中國扶貧基金會再次捐贈2000萬元,用于推動全民公益行動的發展及泥石流受災地區舟曲等地恢復生產。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會長何道峰作為受捐方代表接受了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