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名稱: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
機構簡稱: 地球村
網址: http://www.gvbchina.org.cn
長期需求:
1. 二手電腦(臺式或者手提皆可)
2. 能力建設培訓 (短期企業培訓)
3. 庫房
4. 辦公場所
注冊性質/機構: 民政注冊/延慶縣民政
機構宗旨: 通過營造大眾環境文化,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
項目介紹: 現行項目
1. 《草根之聲》,一份表達中國草根環保組織理念和活動的讀物,每月一期,分為中文、英文,電子版和印刷版。
2. 綠色社區,北京地球村在推動社區發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一直在探索適合社區發站的新模式,綠色社區是地球村提出的推動社區發展和公眾參與的一種新模式,綠色社區是將公民環保和公民社會相結合,使環境管理納入社區管理。使居民通過環保的參與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3. 綠色能源(1)“可持續能源記者論壇” 此項目由每年的八期論壇組成,其中七期是圍繞可持續能源方面不同主題的論壇,第八期為“可持續能源記者之星”的頒獎典禮。(2)清潔電力
4. 循環巨龍耗材回收
5. 培訓教育基地
6. 地球村影庫
7. 地球村文集
8. 綠天使藝術團”
9. 綠色列車
10. 國際交流
已完成項目:
1. 26度空調節能行動;
2. “綠色列車——西南生物多樣性公眾教育”;
3. 舉辦過3次能源記者論壇,1次“可持續能源記者之星頒獎典禮”;
4. 舉辦“約堡+
5. 亞太學校“發展教育”;
6. 培訓教育基地接待了300人次的培訓;
7. 在社區開展了 “循環巨龍:耗材回收”系列活動;
即將開展項目
1. 2008社區長卷
2. 生態旅游
3. 國際培訓
4. 打工子弟學校培訓
5. 環境文化紀錄片
機構簡介: 機構簡介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簡稱地球村)成立于1996年,是一個致力于公眾環保教育的非營利的民間環保組織。其宗旨是:通過營造大眾環境文化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 關注領域:可持續消費的理論與實踐;綠色社區的建設與發展;生態修復與保護;青少年的環境教育與交流。 基本理念: 地球是人類唯一的村莊,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地球村民的責任。 每個公民都應該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環境災難的制造者,也是環境災難的受害者,更是環境災難的治理者。 每個公民都應該行使自己的環保權利與責任:關心環境質量、監督環境執法、參與政策建議、選擇綠色生活。
在中國的歷史: 1、 1996年地球村幫助西城區大乘巷家委會建立了垃圾分類試點,并向各級政府送交垃圾分類提案,9年來一直努力推動垃圾分類和循環經濟的公眾教育和公眾參與;
2、從1996年到2001年在中央電視臺開班每周一期的電視專欄“環保時刻”,以可持續消費和可持續生產的大眾教育為主題,并制作環境教育培訓的系列光盤;
3、 1998年,地球村與國家環保總局合作制作出版了《公民環保行為規范》《兒童環保行為規范》,為環保走進生活和提高公民素質提供了大眾教育的普及讀物;
4、 1999年初,與宣武區政府和物業公司合作,在建功南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綠色社區試點,為環保走進社區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并編寫出版《綠色社區指導手冊》;
5、 999年地球村在延慶縣井莊鎮碓臼石村,租了2800畝山林作為環境教育基地。農戶實行垃圾分類,使用太陽能燈,種植無公害食品,摸索了“生態保護、環境教育、鄉村建設、民俗旅游”四位一體的鄉村可持續發展模式;
6、2000年,地球村與全國諸多民間組織共同發起和組織的“地球日2000年中國行動“舉辦一系列的公民論壇和”中國地球周等公民行動“;
7、2000年地球村與中國音樂周報合作的全國首屆環保歌曲征集活動,在音樂界刮起了一股綠色旋風;出版環保歌曲集“綠色之聲”,并出版發行環保歌曲光盤“地球村組歌——環保金曲”“地球村組歌——綠天使專輯”;
8、2000年,發起“綠天使行動”組建“綠天使藝術團”,北京83萬小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填寫了由地球村和少工委發放的環保承諾卡,讓綠色奧運綠色生活的理念走進家庭;
9、2001年北京市奧申委采納了地球村提出的綠色社區推廣策劃方案,使其成為綠色奧運行動計劃的內容;并在綠色社區試點接待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為北京申奧成功貢獻力量;
10、2001年,地球村 與中國消費者協會共同策劃的《千萬個綠色志愿者在行動調查承諾卡》則對全國的的消費者產生了影響;
11、2002年, 與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太平洋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合辦首屆“中國可持續消費論壇“, 討論節約型循環型社會的可行性道路和消費者教育,促進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綠色生活交流,幫助綠色產業的發展。
12、2002年, 主辦《關于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的NGO座談》,英副首相出席;并在眾多草根組織的支持協助下,組織了中國草根環保組織代表團參加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新形象起到積極的作用;
13、2003年,地球村在宣武區政府支持下發起將廚余垃圾分類投放的“綠袋子行動”,并幫助椿樹園社區建立居民環境議事會。同年與東四奧林匹克社區共同推動綠色社區行動,讓奧運精神走進社區;
14、從2003年開始與能源基金會合辦可持續能源論壇,相繼舉辦了關于快速交通、燃油經濟性、家電節能等論壇;提供了記者與專家對話的平臺,提升記者在推動國家可持續能源政策方面的專業能力;
15、2004年冬在奧組委支持下將環保節能卡送進80家奧運簽約酒店的四萬多個房間,幫助酒店進行節能教育,配合綠色奧運計劃的實施;
16、2005年1月在鐵道部、奧組委和保護國際的支持下共同實施“綠色列車”活動,將列車便成綠色奧運和綠色生活方式的流動課堂;
17、與其他環保組織繼2004年共同發起了“26度空調節能行動”活動后,2005年發起“26度空調節能行動——2005我們承諾”活動,倡導了夏季使用空調,推進節約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