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公益影像“力量進行時”
——寫在公益中國網數碼攝影大賽進行中
文/落野
公益中國網主辦的數碼攝影大賽自9月16日正式開賽,時至今日,已兩月有余。本次攝影大賽旨在發掘公益形象,弘揚公益精神,通過影象推動公益。大賽將參賽作品分為“人與人”、 “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公益主題,以網絡為平臺,廣泛征集公益攝影作品。
據本次大賽的主辦方公益中國網透露,到目前為止(2006年11月28日),大賽已經收到參賽作品近4000件,參賽人數已近800人。大賽所有參賽作品采取網絡投稿方式,并通過網絡投票進行作品的初選。通過登陸公益中國網,網友可以對攝影作品自由評論,還可以通過作品,了解到許多公益知識和公益行為。新浪網、搜狐網、千龍網等各大門戶網站以及《新京報》、《東方早報》、《中國環境報道》、《自然之友》等平面媒體對公益中國網主辦的本次攝影大賽進行了多方面的報道。本次攝影大賽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由于參賽形式較好,據大賽組委會透露,原定于今年12月7日截稿日期將向后延遲3周。因此,廣大熱愛攝影和公益事業的朋友還將踴躍來稿,參與公益活動。
本次攝影大賽吸引了眾多優秀的專業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的熱心,征集了許多優秀公益題材作品。攝影師張立潔的《保育院,一個爺爺未了的心愿》一組照片,向我們講述了老人王成斌生前死后所展現出來的一個保育院、一群有著生活或者身體上的各種缺陷的孩子以及一群充滿愛心的人的故事;來自《城市晚報》的攝影記者趙禹拿出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向我們再現了今年在網絡和社會各界得到了巨大關注的小欣月的“童話”,張張照片,將一顆顆真摯的愛心表現無疑;另外還有像表現人與樹、人與自然之間的紛爭的作品《人與樹》、表現流浪在外的未成年女孩尋找親人的作品《尋親》、關注城市中的艱苦勞動者農民工的《關注農民工》等作品,都揭示出了很深刻的社會性,蘊涵著豐富的公益元素,能夠很好地喚起人對公共利益的思考,培植出人們更好的公益心。
公益中國數碼攝影大賽將持續到明年元月,相信它會收獲更多的優秀攝影作品,播灑更多的公益心,用公益影象影響更多的人。
保育院,一個爺爺未了的心愿
文/攝影 張立潔
下午
大頭王小斌
照張合影,王小斌卻死活不肯配合。塘沽的出租司機組成的愛心車隊免費拉著孩子們去公園玩,他們興奮得前一天晚上都睡不著覺,一大早3點多就起來了。
相關數據:
拍攝時間: 2006-08-01
拍攝地點: 天津
機 型: 佳能30D
拍攝參數: f/5,1/125
上傳日期: 2006-11-27
完整版大小: 900X600象素
照片里的故事:
天津市塘沽區新河街柳江里的兩棟居民樓之間,一排像車棚一樣的平房里,生活著二十幾個殘疾孩子,每天來這里上課的還有一些家庭貧困的健全孩子。包吃包住三、四百塊與其他幼兒園比起來低很多,“條件好的就多收點兒,困難的就少收點”,院長王百軍身材高大魁梧,操著一口天津話熱情地招呼客人。他就是這家特殊的保育院的負責人,他的兒子王澤也是個智殘孩子,就生活在這里。
“生下來就是個‘國際臉兒’,父母又離了婚”,爺爺王成斌放不下可憐的孫子,擔起了照看孩子和尋醫問藥的重擔。全國各地四處奔波了一大圈,得到的全是壞消息。“腦癱的孩子根本無法治療,只能靠康復訓練提高生存質量”。
而現實的情況是,上世紀90年代的天津,甚至全中國都沒有一家針對智力殘疾孩子的全日制寄宿學校或幼兒園,即便可以勉強接受也不能寄宿,且收費很高。看著活蹦亂跳的大孫子只會傻吃傻玩,做爺爺的心想,自己要是走了誰來管他呢?
在四處求醫的過程中,王成斌還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樣的智殘孩子家長,他們的家庭不是離婚,就是又要了二胎,經濟條件都很差,把孩子鎖在家里,用繩子綁著的情況并不稀奇。
“一個殘疾的孩子如果想生活得像個人樣,必定有一個大人活得沒有人樣。”起初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到后來就是為了別人的孩子,王成斌咬咬牙自己辦起了一家智殘兒童全日制寄宿的康復保育院。
直至2003年底,老人突發心臟病去世后,兒子王百軍把保育院維持到了今天,眼看著就要過10周年了,可孩子們還不得不生活在終年不見陽光的平房里,王百軍多少有些慚愧。天氣熱了,要買空調了,但是保育院沒有錢,只能先買個小的,1匹的,那么大的房間帶不起來。等錢攢夠了,3460塊錢才又買了一臺單制冷的柜式機。怕孩子們弄壞,用鐵絲網圍起來,上面還蓋著布,這是屋里最新的一件家當。
“24小時連軸轉只此一家,這幫孩子回家都當串門兒,你看這小嬌嬌,臘月二十九了他爸才接走,不到初八又送回來了”,從保育院成立之初就在這的梁姨說,“在家呆不住,爹媽管不了,早早的就把孩子送回來了。我們從來就沒初八上過班。”盡管辛苦,但是阿姨們都很喜歡他們,“正常孩子偷懶、耍滑、打小報告,傻孩子反到實誠,沒那么多花花腸子。”“你蹲著給他們洗衣服吧,他們知道往你屁股底下塞板凳,正常孩子反而沒人動。”
智力殘疾的孩子有的是染色體有問題,像王澤、小包子剛一生下來就是國際臉,眼睛間距大,鼻子扁,哭的時候不拐彎,就一個音一個調;有的是有癲癇病,小的時候沒癥狀,但是隨著年齡長大,只會越來越重,像彭飛和曹宇;還有的是腦癱,生產鉗給夾的,或是難產缺氧,造成運動神經障礙,肢體萎縮、畸形。
“這些孩子都有些特殊的習慣,時間長了你才能摸著他們的習性,”保育院的阿姨們上24小時歇24小時,對孩子們的了解遠遠超過親生的父母。“大馬,又聾又啞,可是他眼神兒倍兒好!趕上冬天來了,你這羽絨服上哪個扣啊,拉鎖啊沒拉好的,他都得給你拉上,屁股后邊追著,有一個扣沒扣上能把他急死!”“你看這王小斌,腦積水,就咱平時說的腦袋進水了,這是真有水!”阿姨們講得再怎么直接,卻是真正的愛著他們。
很多孩子在這里度過了他們生命中最快樂的幾年時光,但是過了18歲,就算成年人了,以后的生活誰來管?國家的低保政策規定除非智殘孩子的父母都是吃低保的,子女才能同樣享受低保待遇。繼續留在保育院是父母們最希望的,王百軍想盡了各種辦法,辦酒廠、開小賣部。最近,王百軍忙活了半年多的“福星配送中心”有了些起色,打進了塘沽開發區最大的一個住宅小區,每天早晨進貨賣菜,“便宜啊,大爺大媽倍兒捧場!先打開局面再說!”
王百軍琢磨著,年齡大的孩子,有自理能力的,能到這個陪送中心干點活兒,跑跑腿兒,搬搬東西什么的,夠個飯錢也行啊。“總之,保育院一定不能黃,40、50了,也得養著他們。”
“欣月童話”
相關數據:
作者介紹:趙禹,攝影記者,長春市《城市晚報》攝影部。
作品描述:
小欣月是長春市九臺盧家村的一名小女孩,由于腦部患了一種絕癥髓母細胞瘤,8歲的欣月被無情的判了“死刑”,病情的日益加重使她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東西了,而高額的手術費用更讓這個貧窮的農村家庭無法承擔。而堅強的小欣月卻有一個一直沒有完成的愿望,那就是去北京天安門看升國旗,聽國歌響起。一個年僅8歲的盲童卻懷揣著無比的愛國之心,她的美好愿望感動了整個社會,在長春《城市晚報》的號召下,2006年3月22日,報社記者協同2000名志愿者為小欣月在長春模擬了一次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上演了一個美麗的童話,在升旗儀式上,當國歌響起,國旗緩緩上升的時候,小欣月滿足的笑了,并用盡全身的力量艱難的舉起了右手向國旗莊嚴的敬了一個禮,現場的2000多人無一不為之動容,作為攝影記者,我抓拍到了這一瞬間,但眼前卻是模糊的,我們完成了小欣月的愿望,大家落淚了,是幸福的眼淚。
手術之前的欣月生命垂危,已經沒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整個人每天都幾乎處在半昏迷狀態。但術后第一天,欣月放聲的大哭起來,像是壓抑了很久,醫生說這是很好的現象,聽到久違的哭聲,欣月爸爸朱德春欣慰的笑了,欣月眼里流出了一滴眼淚,它象征著感激,象征著幸福。
小欣月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在北京成功的做完手術,可以暫時緩解她的病情。術后的第一天,欣月手里握著北京的好心人送給她的福娃面帶微笑的睡著了,睡的那樣香甜,我們相信在她的夢里一定是莊嚴的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緩緩升起!
北京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帶刀警官宋毅將鮮花拿到欣月面前,雖然小欣月看不到花的美麗,但她聞到了陣陣花香,笑的更家燦爛。
網友評論:
公益中國網友 : 一張照片,讓我又想到了很多參與救助小欣月的朋友們,還有千千萬萬關心小欣月的好心人.這張照片拍得很棒,捕捉的瞬間很真實,也很能打動人.
- 2006-11-13 11:42
我愛我家 : 很好,這個孩子的故事我知道!加油!!
- 2006-11-13 12:56
老夫子 : 這個故事我看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都很感動.這張照片拍的很好
- 2006-11-22 13:19
梧桐夜雨 : 雖然對父親朱德春進行了變焦處理,但是作為一位父親,對女兒的關注、疼惜之情依然那樣的打動人。而那一滴從小欣月眼中涌出的淚水,是那樣生動而又讓人憐惜。最難得的是作者敏銳地捉到了那感人的一瞬,并呈現在我們面前,應該感謝他帶給我們這心靈的觸動。
- 2006-11-22 15:43
雨夜聽梧桐 : 眼淚拍的真清楚!不尋常的眼淚,煥發生命活力的眼淚!最珍貴的留念!
- 2006-11-23 15:48
公益中國網友 : 機位太低了,沒有表現出孩子的神情,光有一滴淚水說明不了什么!沒有震撼力!這一張照片代表不了一個故事,只是在人們預先知道故事情節的情況下才聯系到照片的內容!不預先知道故事的內容的人呢???一幅作品要讓讀者不看任何介紹就能看的出包含的內容,而不是看過介紹后才知道!
- 2006-11-27 21:21
不會放棄 :
很美好的感覺,祝愿這個幸運的孩子能永遠幸運
- 2006-11-13 13:23
“人•樹•自然”
|
||
![]() |
![]() |
專家點評:
紅石:
傾泄的地平線, 和對角引向老人的樹木, 是這張照片成功的地方。 也許可以考慮的改進, 一是景深的控制可以再大些, 從主題上看, 被砍的樹是作者想表達的主要內容之一, 如果在取景的時候, 把樹的斷面再大些, 再清楚些, 會對你的主題更多些加強的。
- 2006-11-13 12:28
尋親
![]() |
||
![]() |
![]() |
![]() |
作品名稱: 尋親
作品作者:sureyer
作品描述: 在軍博車站的小公園里,一女孩負著行李焦灼地在人群中搜尋親人的身影,是來北京的一次遠行?是準備回家鄉?還是,在流浪?
拍攝時間: 2006-10-30
拍攝地點: 軍博車站公園
機 型: 松下 DMC-FZ20
拍攝參數:
上傳日期: 2006-11-06
完整版大小: 1920X2507象素
網友評論:
天際放歌 : 等待、憂郁、稚氣,不同表情刻在同一張臉上,加上身上衣著、手里拿的,一個活靈活現的畫面,過目難忘。
- 2006-11-14 10:54
ewayt : 大紅花棉襖,中國特色;大包小包,說明狀態;自然神情,捕捉精準。總評:信息量豐富,有代表性。
- 2006-11-09 22:53
樹子 : 眼神捕捉很到位。女孩微側的身體更是把她搜尋親人的熱切充分地表達了出來,同時起到了平衡畫面的作用。如果背景略作虛化處理,讓畫面更簡潔些,將是上上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