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激勵我永恒的動力
陜西蒲白礦務局 萬江華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晚飯后,我坐在電腦前,欣賞著這首七言律詩《長征》,似乎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心底涌動,又似乎是一股可以憾動靈魂的烈火在心頭燃燒,頓時思緒飛揚,浮想聯翩,便如勁鳥一樣飛向那七十年前的長征……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長征途中,前有阻擊,后有追兵。紅軍戰士英勇如神,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
長征路上,山高水深,人煙稀少,茫茫草地,皚皚雪山。紅軍將士迎狂風,冒飛雪,手拉著手,肩并著肩,你摻著我,我扶著你,頑強向前。
長征所經過的地區,自然環境惡劣,走完它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毅力呀。因此而誕生的長征精神至今光芒無限,令人敬仰,崔人奮進。
北上之旅甚長,英雄凱歌也多不勝數,在困難險阻之中,紅軍將士憑著英勇無畏,百折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譜寫了一曲氣貫長虹的英雄凱歌。
小戰士倒下了,老炊事班長倒下了,手里拿著最后一次要繳的黨費的戰士倒下了……他們長眠于草地與大地為伴,他們長眠于雪山與大山為伴……在他們的身后留下了一條多么艱辛的路啊!讓回憶的人哽咽,讓聆聽的人震撼。
將士們跋山涉水,翻過了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了巨浪翻滾的烏江,渡赤水,越烏蒙,巧渡金沙江,強過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歷經十一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于1936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
我們在工作、生活中習慣以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來告誡自己即將面臨的有點困難的歷時長的事情的開始或行程或結尾。記得21年前我上電大時,就是這樣暗暗地鼓勵自己堅強。那時條件很艱苦,家住南井頭礦,上班在兩仙廟,聽課在罕井,考試到渭南,工作要干好,學習又不能誤,還要照顧好幾個月大的孩子,工作任務重,業余時間緊,為此我常常將“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這句話掛在心上,別人用三年時間,而我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將電大20多門課程全部修完,取得了大專畢業證書,終于走完了那段心靈上的長征。
是啊,長征在心,就會樹立起無比剛強的意志;長征在心,就會迸發出無比堅定的信念;長征在心,就會英勇無畏地面對困難與挫折;長征在心,就會擁有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
我在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我們所面臨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當我們意志不堅的時候,當我們畏懼困難的時候,我們想想長征精神,想想紅軍戰士“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的艱辛。為此,我們要將先烈們所創造的長征精神傳承下去,無論在何種場合,面臨何種困難,都要讓長征精神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永恒動力,給予我們力量,激勵我們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