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3點,馬陽主任帶領“在行動”的員工及其志愿者乘車前往大興區西紅門鎮星光影視基地錄制中央電視臺《我建議》節目。
《我建議》是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的一檔演播室談話類節目,每期節目都圍繞一個核心話題,邀請對該話題高度關注的代表委員、專家學者、公眾人物、普通公民以及相關部委的官員共同參與,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下午4點30分節目準時開始錄制,主持人張紹剛一上臺,就與觀眾就面對需要救助的人,你是選擇把錢直接捐給被救助對象還是把錢捐給公益機構的問題展開了討 論,并借此引出了本期節目的話題 “關于慈善機構的公信力的建設”。本期的總結點評人是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周森先生,嘉賓有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 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女士;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繆力女士;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俊先生;社會著名愛心人士舒可新先生;特邀嘉賓有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李利先生以及堅持一個人做環保事業十多年的張俊峰先生。面 對支主持人開場的問題,四位嘉賓中兩位女士認為應該把錢捐給慈善機構,因為個人無法判斷我們即將要救助的人是否真的是困難的,他目前的情況是否是真實的; 而兩位男士則認為應該直接把錢捐給被救助對象,因為中國的公益機構不可信,且舉出了幾個鮮明的例子,雙方就各自的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雙方討論僵持不 前的情況下,主持人請上了此次的特邀嘉賓,一位堅持自己做公益,且堅持了十幾年并取得了不俗成績的張俊峰先生。張俊峰先生一上場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并且 說出了為什么始終堅持一個人做的原因,那就是我國的公立公益機構的不作為,接著場上又就這個原因激烈討論。最后主持人又請出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李利 發先生,就公立公益機構的費用問題展開了討論。
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嘉賓就把錢捐給機構還是個人,到指出此機構特指公立 機構提出了多方意見;從公立公益機構的組織結構,到善款的使用,到自身管理經費,到監管機制,到效率低下一步步挖掘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并提出 未來的中國公益勢必會公立公益機構與草根組織并存,且在公立扶持草根的格局下越辦越好。
(實習生:王雙雙)
在行動志愿者在活動現場
志愿者,在行動
在行動志愿者與主持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