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孤獨、安靜、淡漠,仿佛只愿意生活在自己的“星球”,與身邊的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保持著疏遠的距離,本能地抗拒交流。在 醫學上,他們被定義為“自閉癥”(或孤獨癥)患童。據人口普查統計,2000年中國兒童人口數量為2億9千萬左右,占總人口的22.89%,而自閉癥兒童 超過了170萬,約占了兒童總數的千分之六。
在我們身邊,還有另外一群孩子:讀寫文字方面長期的笨拙表現,使得他們在家長和老師眼中變成了“聽而不聞”、“讀而不知”的頑劣兒童。而實際上,這些被誤解的孩子患有“讀寫障礙癥”,這種讀寫能力嚴重缺失的疾病,發病率視地區不同,高達5%-10%。
兩位老師分別與大家分享了她們各自的機構是如何通過社會企業的運作將公益與企業結合的,他們通過社會企業的運營模式將特別的愛帶給這些特別的孩子(自閉癥,讀寫困難兒童),為他們的生活開啟一扇新的窗戶,幫助他們自信、健康地成長。
通過這次沙龍,我們對自閉癥,讀寫困難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讓更多的人為這些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同時,通過這次沙龍,我們對社會企業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社會企業不是純粹的企業,亦不是一般的社會服務,社會企業透過商業手法運作,賺取利潤用以貢獻社會。它們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勢社群、促進小區發展及社會企業本身的投資。它們重視社會價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業盈利。會企業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企業導向——直接參與為市場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
社會目標——有明確的社會和/或環境目標,如創造就業機會,培訓或提供本地服務。其倫理價值可包括對本地社會技能建設的承諾,為實現其社會目標,其收益主要用于再投資。
社會所有制——治理結構和所有制結構通常建立在利益相關者團體(如員工、用戶、客戶、地方社區團體和社會投資者)或代表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實施控制的托管人或董事的參與基礎之上的自治組織。它們就其產生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影響向其利益相關者以及更廣泛的社區負責。收益可作為利益相關者的分紅加以分配或用于有利于社區利益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