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的摯愛——記“春蕾計劃”
2006-03-15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春蕾計劃”從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十五年了。
十五年時光的腳步,我們是滿懷著感激之情看著她從無數充滿了愛心的人們那滾燙的心房走過的,因此,這十五年里的分分秒秒,都浸滿了摯愛。今天,當我們回首這十五年如歌歲月的時候,每一個人仍被深深震撼和激動著。
在我國第四次人口普查中一個抽樣調查顯示,全國當年仍有480萬7—14歲學齡兒童不能入學,其中女童竟占了這個數字的83%。這是一個多么沉重的數字啊!它象山一樣壓在一切有愛心和良知的中國人心頭,竟至令人無法呼吸!
目前,大量的助學捐助已經使越來越多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但這些捐助真正用在失學女童身上,使失學女童重獲上學權利的又有多少呢?更可怕的是在我國許多貧困地區還流行著“狗不耕田、女不讀書”、“男娃上學、女娃喂豬”的陳舊觀念,那么這里的失學女童又有幾個能重返校園呢?今天的失學女童將是未來的母親,而母親的素質將決定子女的素質,也就是說,今天的失學女童如果被定格在落后和愚昧中,我們民族的未來將無法擺脫貧困和愚昧的桎梏!這不能不讓人警醒!
在震驚和警醒之后,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首先喊出了久已蓄集在人們心中的呼吁:用愛心去改變日益嚴重的女童失學現狀!一九八九年,經陳慕華會長提議,全體理事一致通過,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設立了共和國歷史上第一個肯在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女童重返校園的專項基金——女童升學助學金。一九九二年,這項助學基金被正式定名為“春蕾計劃”專項基金。春蕾計劃的總目標就是:讓所有失、輟學女童重返校園,最大程度為女童謀福祉!
春蕾計劃開展伊始,就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和極大關懷。胡錦濤、江澤民、李鵬等領導同志紛紛為春蕾計劃題詞;全國婦聯的領導和老大姐們更是時刻掛念和扶持著春蕾計劃,以使她能健康的發展壯大。從此展開了這場充滿愛心、飽含真情、漾溢奉獻精神的有史以來最大的救助失學女童的慈善行動,并一同走過讓我們用心靈去感受的十五年壯闊歷程。
從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周潔冰女士捐助100萬元人民幣救助800名失學女童重返校園開始,一筆筆捐助款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匯入春蕾計劃的專項帳戶,捐助者中有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有最普通的老百姓、有演藝和體育界的耀眼明星,有為祖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和在建立共和國的斗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老革命,也有成功的商人和企業家,還有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我們無法在這里一一列舉他們的姓名,這不僅因為我們沒有那么長的篇幅,還因為有許許多多的捐助者根本沒有給我們留下姓名。他們在給我們寄來的匯款單上只留下這樣的稱謂:一個郊區農民,一個海軍列兵、一名退休工人、一個也曾失過學的小保姆……每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稱謂時,我們的雙眼都會因感動而盈滿淚水,而此時,我們會憑借那一張張小而薄的匯款單,感受到十三億炎黃子孫怦怦然跳動著的強烈愛心!如今,千千萬萬捐助者的名字,已被銘刻在“中國兒童慈善功德碑”上。這塊功德碑聳立在萬里長城之上,無論斗轉星移、滄海桑田,他們的名字將為世世代代的人們所銘記,而他們那閃爍著金子般光華的愛心,也必將與江山并存,與日月同輝!
從涓滴而成溪流,從溪流而成江河,并最終匯聚成愛心之海的浩蕩汪洋!十五年來,春蕾計劃累計籌集資金五億多元,在全國三十個省市自治區開辦了兩萬余個“春蕾班”,興建了兩百余所“春蕾學校”,救助的失學女童已達一百三十五萬余人次。如今,許許多多的“春蕾生”已經成為國家的優秀公務員、成為外資企業中的精英、成為解放軍軍官、成為醫生、成為個體企業經營者、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而且從我們的“春蕾生”中已涌現出幾百名大學生!曾有一位即將踏進大學校門的“春蕾生”流著眼淚對我們說:“是春蕾計劃救了我。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這是千千萬萬個被救助的失學女童共同的心聲啊!我們相信,春蕾計劃必將為更多的失學女童改變人生的軌跡,創造美好的未來!
對昨天的欣慰喚起我們對明天的憧憬,我們憧憬著能在最短的時間里讓“失學女童”這個詞從我們的語言中消失!如今,為了引導全社會更多的人一同來關注兒童,給各界人士提供更加方便參與公益的途徑,2005年12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同中國電信、網通、鐵通一同,攜手開通了全國首家政府性兒童慈善募捐專線-12361,使全國廣大的固定電話用戶及小靈通用戶可以方便有效地參與到兒童公益慈善事業中來。目前社會公眾通過該12361專線可以很方便地為孩子們捐款(最多30元),該募捐專線“捐一份零錢,獻一份愛心”的慈善理念已滲透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我們堅信,通過我們和國內外一切滿懷愛心人們的共同努力,共和國的土地上沒有失學女童的那一天一定會到來!
今天,春蕾計劃已被我國政府寫入《200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和《2001—2010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白皮書。春蕾計劃已經成為一首用愛心和奉獻編織的公益贊歌!
愛,是不能忘記的!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