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的地理位置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妙隘鄉妙隘完小坐落于貴州省與重慶市交界的地方,它東接與松桃苗族自治縣縣城相隔的只有10公里的九江鄉,南接松桃苗族自治縣的大坪鎮,西接重慶市的蘭橋鎮,北接重慶市的巴家鄉,與松桃苗族自治縣縣城相隔30公里,特殊、偏僻的地理環境限制了妙隘鄉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就限制了妙隘鄉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與相鄰的本縣幾個鄉鎮存在很大的距離,與重慶市的相隔的鄉鎮更沒法相比。在2008年以來,在縣委政府的關心下,學校也才接通了去縣城的公路。
二.學校的設施與師資力量
妙隘鄉完小辦學歷史悠久。學校辦學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處,原址位于現在的妙隘鄉中學,2001年5月遷新址于妙隘鄉大店村店上村民組對面,學生人數從最初的340余人發展到現在的600多人。雖然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下,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學校現在辦學設施及其簡陋。學校的教學樓只有一棟三層共十五個教室的教學樓,除去教學班級十二個教室外,遠程教育室與學校會議室共用一間教室、圖書室與閱覽室共用一間小的辦公室、實驗室與儀器管理室共用一間教室,學校的三十多位教師就擠在狹小的兩個小辦公室里,就沒有專門的行政辦公室。學校的住宿樓目前只能提供8位教師住宿,其余的教師則擠在村所在的衛生室、辦公室里。學校目前還沒有一棟學生的住宿樓,以至于遠達5公里遠的學生天天早出晚歸,我們教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學校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科學、美術、音樂、綜合實踐、地方課程等課程,所開設課程全部按照省教育廳要求的逐一開齊。其中:語文、數學、英語為閉卷考試科目,我校從2008年起開設英語科目,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學校的娛樂設施及其簡陋,只有兩塊用水泥自制的兵乓球臺和一套簡易的籃球架以及一些簡單的運動器材。除去教育局配置的體育器材學校沒有其他任何自制的體育器材,因為學校沒有資金再進行添置。
學校的圖書就更少了,600多人的學校,生均圖書不到2冊,而且是2006年“兩基”驗收之前就配置的,學校至今沒有資金去添置圖書,書又破又爛,很多的書籍學生沒辦法借閱。而書籍的所包含的知識面也非常的狹窄,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影響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山外的孩子是沒法相比的,我們做教師的急在心里,卻無可奈何。教師的僅有的教學資源除了書本就是每年定的簡單的幾本雜志和報刊。
學校的教師力量更是少得可憐。按照學生的比例本應該配置34位教師的學校,目前公辦教師只有23位,其中又有5位教師年過5旬,接近退休的年齡,不能給學校帶來足夠的教學支撐,只是上一點力所能及的副課,以至于學校從社會上自己掏錢請來了11位代課教師,而代課教師少得可憐的500元薪水讓他們只是跟著混日子。正因為學校要花如此多的金錢去請代課教師,學校的運轉資金極其緊張,所以沒有剩余的資金去添置其它的教學設備,沉重的課業便壓在了其他的18位教師身上,以至于按照當地教育局要求配置的“一師一機”電腦只配置了18臺,跟其它鄉完小來比較,則是慘不忍睹的。我們也曾多次向教育局反應我校的師資力量問題,得到的回復總是“我們也沒有辦法啊”。
三.學校的輻射區域及學生現狀
學校處于與鄉政府相隔大約1000米遠,學校輻射的區域原本只涵蓋了本鄉的大店村、楓香村、石大村、爛田村、平皋村五個村民組,但在學校僅有的教職工不辭辛勞的努力下,本鄉在其它學校服務的黃木村、界牌村,甚至遠達5公里的新莊村、新屯村、塘坳村、大土村的學生多達150多人選擇了我校來就讀,他們相信本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本校早上八點鐘開始上課,而這些學生要走這么遠的山路,不得不選擇6點鐘多一點的時候就開始走路,下午3點40分放學到家時已經是6點鐘了,這些學生所受的饑餓和辛苦是體會過才能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我校學生多以留守學生為主,貧困山區孩子們的父母為了家庭的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全校幾乎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再由于本地的地理條件以山地居多,人民的生活水平處在極度貧困線上,很多的家庭還要靠國家的低保資金生活,所以學生的學生生活用具少之又少,更談不上學習輔導資料了。
四.學校的辦學成果
學校在師資力量嚴重缺乏下,還是開展了為附近的大店村、爛田村、石大村、楓香村、平皋村的村民提供了遠程致富服務,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下,歷盡所能的為以上村民組的村民舉行了多次的培訓、提供了多次的致富信息,培養了養雞、養鴨、養殖山羊、種植西瓜、蔬菜大棚種植等技術,為村民們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近幾年,學校的教學質量在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尤其是2008年后,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2000年當初的全縣28個鄉鎮共34所鄉鎮級以上完小的倒數第4名提高到了2008年第九名(包括全縣的縣直完小4所),各種作文競賽獲得了國家級獎12人次,省級一等獎6人次、二等獎18人次、三等獎26人次,縣級的一、二、三等獎多達100多人次,學生在《百家作文指導》發表4人次,《貴州教育報》3人次,《松桃教育》10人次,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在省級獲獎多達18人次,2009年在山東省舉行的全國26界小學生科技節的時候,本校作為貴州省僅有的3所小學之一出席了那次盛會。學生在全國的英語競賽中也獲得3人次二等獎的好成績。教師也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在國家級論文獲獎12人次,縣級100多人次,在《貴州教育》發表論文2人次,《貴州教育報》發表論文2人次,在地區《黔東教育》發表論文4人次,在《松桃教育》發表論文12人次,每年都獲得了松桃縣教育局表彰的教學質量優秀獎,教學管理優秀獎,獲得了銅仁地區教育局表彰優秀班級2次,松桃縣政府表彰的文明單位1次。
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下,就是憑著全體的教職工和全體學生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成果。可以說形成了一種不辭辛勞、積極向上、樂觀勤學的妙隘鄉完小人獨特的學習氛圍。
總之,我校的教學資源是極度貧乏的,我想在越來越重視教育的今天、在當地教育局全面發展的政策下、在越來越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我校的教育教學資源豐富了,教學條件改善了,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果。同時我也真誠的希望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能為我校的發展盡綿薄之力,為我校那些極度貧困的學生伸出援助之手,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改變他們的人生、從而改變我們的家鄉,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好,我也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聯系人: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妙隘鄉完小教師
郵政編碼:554105
希望廣大同仁們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