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走訪和票選階段都結束了,這段時間見證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很感謝新公民計劃為我們和更多的民工子弟學校接觸提供了契機,每天都很充實,看著孩子的一張張單純和質樸的臉龐,心里總是溢出心疼。小小年紀,正值成長時期最重要的階段,卻離開出生的地方和熟悉的環境。來到陌生城市只為和父母不分離,享受家庭的溫情。雖然每學期要繳納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卻依然堅守在城市中最不受人關注的偏僻一隅,毫無怨言默默生活。
走在離民工子弟學校一條街或者幾站路的地方,一般能看見一兩所公立學校,通常座落在干凈和繁華街道上,校園環境清新宜人,教學樓高大嶄新,老師們笑容滿面,爺爺奶奶等在門口翹首企盼放學的孫子孫女,手里拿著水果、餅干、牛奶等等。對比而言民工子弟學校大多是一棟小矮樓或者在工廠占幾個車間,校園附近環境差,校園內的設施簡陋直極,師資層次不齊。即便如此,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依然在為孩子們盡力提供優良學習和成長環境。試問哪個公立學校的校長能做到每天親自在樓道口值班,防止學生發生意外;放學后坐車把孩子們送回家;凡事親力親為,沒有半點架子?
這期間我們和其他社會機構、以及相關人士接觸,有人也在質疑這些學校以盈利為目的。可是,無論如何,如果沒有這些學校,孩子們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孩子們是無辜的。
他們的父母做著城市中最臟最累的體力活,拿著微博的工資,依然堅持每年花大筆的錢送孩子們去學校上學。可憐天下父母心,光是這份心,就足以讓他們生活的這個城市因為戶籍因為制度而羞愧。
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我們還是很感激,有一片土地接納他們,讓他們快樂成長,我們也意識到的確有很多需要我們來幫助,不止是民工子弟學校及孩子們,老師們,還有那些辛苦的家長們,哪怕是小小的一只鉛筆,一塊橡皮,學生和家長就會很開心了,一個鼓勵,一次走訪,讓他們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們,沒有被邊緣化,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中依然能感到溫暖。
文:祝強
學生在校吃午飯
學校票選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