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為民間公益征關鍵詞
2012年08月20日
8月16日,南都公益基金會在微博上發出了一條“支持民間公益的10個關鍵詞”的微博:“有活力!干實事!效率高!不索捐!統統都有,但遠遠不夠!寫出你支持民間公益的關鍵詞并說明理由,我們一起讓社會、政府、企業、基金會們看到民間公益的價值。支持民間公益的發展,為他們加油!”微博一發出,迅速得到了大量回應和轉載。
除了提出自己認可的關鍵詞,在回復中最多的還是普通公眾對中國公益的看法和希望。
一方面網友們的言論體現了當下社會對公益透明的迫切呼聲,但同時另一方面也顯示了“現代公益”理念尚未被普通公眾所理解的地方,“捐款100%用于慈善”即是其中之一。
傳統慈善通常為捐款捐物,這種方式一般不需依托第三方專業組織,而是由捐獻者親自將款物送到受助者手中。但隨著現代公益的發展,公益范疇大大拓寬,專業公益機構出現,而公益也由單純的捐款捐款變為通過提高受助者自身的能力來真正實現更持久的救助。在職業化的背景下,公益組織要維系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而愛心人士在借助公益組織完成自己的公益愿望,也應該意識到為自己的愿望實現付出相應的“成本費用”。從捐款中扣除工作經費可行,前提是工作經費的使用情況必須向公眾說明。
因此,記者也為此條微博回復了一個關鍵詞,就是:透明。
網友熱議
@小市民119:慈善本就在民間。民間慈善讓大眾更多參與,也讓尋求幫助的人盡快得到幫助。
@Raymond_UK:好的是有活力、公開透明、參與度高,不好的是過于理想化、缺乏溝通能力、管理思維和商業技能。
@與人公益基金會:人性、公眾力量。//@新公民學校:#新公民計劃#高效、透明、溫暖、人才。
@中山大學何金鵬:溝通,信任,合作!敢為人先(用廣東精神來概括也可以哦: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
@霍慶川:可持續效率、效益、服務、體驗。
@免費午餐:安全、透明、高效、可復制。
@愛珈樂珈的幸福生活:在微博回復中說:“公益捐款要有這樣的制度:1.所有捐款去向公開,透明;2.請草根人員監督;3.所有工作人員的費用等不占用捐款,捐款100%用于慈善,就會改變現在公眾不信任慈善機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