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志愿者服務隊用行動關愛外來工,奉獻愛心,服務社會。東江時報記者張藝明
■東江時報記者劉倩
“從1996年離開家鄉安徽來到惠州,我曾經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現在我能夠有一點能力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他們是一群外來務工人員,以一顆熱誠無私奉獻的心,幫助外來工融入惠州這個大家庭。他們將本來就少得可憐的休息時間奉獻給這個城市、奉獻給服務對象,他們是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志愿者服務隊1.3萬多名外來工志愿者。
解決外來工子女“失管”問題
2010年,團中央在全國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務活動,仲愷高新區成為珠三角6個試點之一,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志愿者服務隊接受了此項任務。
針對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放學后,外來工子女“失管”問題,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志愿者服務隊于去年5月啟動關愛外來工子女志愿服務“朝陽行動”。志愿者堅持每周一到周五,學生上、放學時段,在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子女集中的學校開展中小學安全防范志愿服務,維護校園周邊交通秩序,協助公安機關處理突發事件,向中小學生宣傳自護知識,并開展“430課堂”,通過課業輔導、特色課堂等形式,為外來工解決子女放學后無人看管問題。“430課堂”既有安全防范知識、手工課、課業輔導等,還會帶學生們進行戶外活動。
志愿者高四宇是一家燈飾公司的副總經理,自從加入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志愿者服務隊后,他堅持每天在學生放學時段參與校園周邊的交通疏導、治安防范,陪外來工子女開展各項活動。盡管他工作非常繁忙,卻從無怨言。高四宇說:“從1996年離開家鄉安徽來到惠州,我曾經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現在我能夠有一點能力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除此以外,志愿者還一帶三或一帶一結對幫扶外來工子女,每月定期帶孩子到企業參觀,了解他們父母的工作情況,到市內參觀惠州博物館、惠州科技館,拓寬孩子的視野,讓許多因父母工作過于忙碌的外來工子女,有更多機會了解外面的世界。
包粽子送給敬老院老人
除了關注外來工,志愿者們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志愿者服務隊迅速行動,連續5天到市區設點,發動市民捐款,捐款金額最后達到了200多萬元,全數交給了市紅十字會。
每逢端午節,外來工志愿者就親手包粽子,送給馬安敬老院的老人。在2010年舉行的第13屆省運會、第6屆省殘運會上,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志愿者服務隊主要負責羽毛球館和跳水館的服務工作。許多外來工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甚至請假參與志愿服務。參與人數達到1100多人次,12人獲得第13屆省運會、第6屆省殘運會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5人獲得志愿服務標兵稱號,2人獲得突出貢獻獎稱號,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志愿者服務隊被第13屆省運會惠州市籌委會志愿者工作部授予“優秀組織獎”。
志愿者向楓葉為了做好省運會志愿服務,特地向所在工廠申請了5天年休假,完成服務工作,這也意味著她不能休假回湖北了,但向楓葉并不遺憾,她說:“我志愿我快樂!”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第6屆省殘運會開幕式,服務隊出動100多名志愿者,當日下午5時半,志愿者們下班后就立刻搭車往市體育館趕去。到達現場后,所有人連飯都來不及吃,一直服務到晚上10時多開幕式結束后,才捧起冷飯冷菜解決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