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提出廣泛吸納資金支持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新華社電 國務院日前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犊茖W素質綱要》提出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在“十一五”期間的主要目標、任務與措施和到2020年的階段性目標,提出今后15年,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方針是“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
中國科協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表示,從公眾科學素養有關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到,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并沒有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由于缺乏科學精神,不少富裕起來的人們卻熱衷于愚昧迷信活動,這說明公民科學素質不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自動提高;一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黨員干部、知識分子成了偽科學甚至邪教的俘虜,這些都說明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并不就代表有基本的科學素質。
“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而國家需要通過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為公民提升自身的科學素質提供必要的機會和渠道?!编囬硎?,制定和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就是要借鑒發達國家對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作出長期規劃的做法,全面推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盡快使全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科學素質綱要》提出,通過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國的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1世紀初的水平;到2010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較大發展,公民科學素質明顯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
《科學素質綱要》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針對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科學素質綱要》提出實施四個基礎工程,以有效增加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
“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針對目前科學教育與培訓缺少適應需要的師資、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條件落后等突出問題提出。強調科學教育與培訓資源的建設與整合,同時還強調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科學教育和培訓。
“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針對目前科普產品和信息資源匱乏,集成整合共享不夠,存在重復建設等問題提出。強調科普公共服務的公平普惠,繁榮科普創作,并切實推進科普資源的共享。
“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針對目前大眾傳媒科技傳播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能力不強,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的現狀提出,目的是有效提高大眾傳媒的科技傳播能力。強調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科技傳播的重要作用,加大傳播力度,提高傳播質量。
“科普基礎設施工程”:針對全國各地特別是西部地區和基層科普設施非常缺乏,現有設施功能薄弱、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問題提出,目的是充分發揮科技館等科普基礎設施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加強公共服務,滿足公眾需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并充分發展基層科普設施。
《科學素質綱要》指出,要圍繞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最關鍵、最具基礎性的問題,促進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的樹立和落實,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使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明顯增多。
我國將采取多種措施,加大政府和社會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為《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實施提供資金保障。鼓勵捐贈,廣辟社會資金投入渠道。進一步完善捐贈公益性科普事業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和相關實施辦法,廣泛吸納境內外機構、個人的資金支持公民科學素質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