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放在任何年代、任何文化、任何國度中,都會值得人們推崇和效仿的。美國的西點軍校設置了"學雷鋒"課程,雷鋒被稱為當代"最佳軍人",一些青年救護隊經常帶著"雷鋒"字樣標志扶老攜幼過馬路,荷蘭有"牛仔雷鋒",法國有"老年雷鋒"。
可在我們國家,物質文明發達了,雷鋒精神卻似乎成了一種形式的東西。三月五日快到了,除了大中小學校開始"忙碌",各個大小單位團體也紛紛組織大家到街上免費修車、理發、修電器、縫衣服、擦欄桿、掃大街,五顏六色的志愿者旗幟滿大街飄揚……一時間人人都成了新一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活雷鋒"。
可是到了三月六日呢,人們還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公車上沒有人愿意讓座……人們總是在三月才把雷鋒同志想起的,學雷鋒,就是在一年的某一天或某一個月,集體跑到街上無償勞動一番,報紙上有個小豆腐塊表揚一下今天哪里哪里出現了什么好人好事,電視臺回顧回顧雷鋒的光榮事跡,采訪幾個典型,如此而已。完了以后,大家的思想覺悟也沒有多少相應的提高。
這種現象提示我們:學習雷鋒,雷鋒精神的回歸比什么都重要。學習雷鋒,需要的是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氛圍,天天都有"雷鋒"姿態,而不一定要大張旗鼓搞浪費人力物力的活動、形式化的學習熱潮。
"雷鋒精神"集中了人性的許多閃光點,只有"雷鋒精神"成為每個人的精神修養和自覺的道德追求,像雷鋒當年那樣,隨時隨地去關心、愛護、幫助別人,才不會出現集中在3月5日這天,一窩蜂做好事的現象。(□ 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