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要繼續高擎雷鋒精神的火炬
2006-03-03
43年前的今天,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表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中華大地興起歷久不衰的群眾性學習雷鋒活動。4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不同歷史時期,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每一次歷史風雨都是對雷鋒精神的一次檢驗,每一次社會轉折都會引起人們對雷鋒精神的重新審視,但每一次新的檢驗都堅定了人們弘揚雷鋒精神的信念,每一次新的審視都促進了學習雷鋒活動的深入發展。雷鋒精神始終在人民群眾和青年人的心目中占據著崇高的地位。
雷鋒精神之所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根本上說,就在于雷鋒精神產生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實踐中,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就在于雷鋒精神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展示了共產黨人的特殊品格;就在于雷鋒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就在于雷鋒精神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建設美好社會、創造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時至今日,當人們遇到困難,或看到困難的人群需要幫助時,仍然會想到雷鋒;當人們對社會風氣中爾虞我詐的現象深惡痛絕,呼喚誠實守信的時候,仍然會想到雷鋒;當人們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向往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的時候,仍然會想到雷鋒。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始終寄托著人民群眾和青年對崇高精神境界的向往,對美好道德風尚的追求,對和諧人際關系的期盼。這就說明,一個社會要發展,總要有崇高的精神為導向;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富足的同時,始終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實。正因為這樣,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都為倡導雷鋒精神作過重要題詞、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正因為這樣,雷鋒精神才為不同時期的人民群眾和青年所繼承和實踐。正因為這樣,雷鋒精神誕生以后在不同時期才像火炬一樣始終閃爍著光芒。
改革開放以來,群眾性學習雷鋒活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蓬勃發展,對于促進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和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市場經濟原則同雷鋒精神是否相容、要不要繼續弘揚雷鋒精神也曾有過不同認識。如今,人們反思道德失范現象,針砭經濟活動中的假冒偽劣、干部隊伍中的腐化墮落、文化娛樂場所的沉渣泛起等現象,認識到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建立社會誠信體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不斷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力保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總是需要的,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的精神總是需要的,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精神總是需要的,扶老攜幼、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精神總是需要的,克己奉公、顧全大局、以國家人民利益為重的精神總是需要的。這一切,都是雷鋒精神所具有的豐富內涵??梢韵嘈?,弘揚雷鋒精神完全可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形成新的共識,學雷鋒活動完全可以在新世紀新階段得到新的發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雷鋒精神,就要把學習雷鋒同實現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用雷鋒精神去激勵廣大青年建設小康社會。要像雷鋒那樣牢固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歷史洪流中去。要像雷鋒那樣在學習上永不滿足,永不懈怠,以釘子般的擠勁和鉆勁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更好地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要像雷鋒那樣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用自己的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要像雷鋒那樣大力弘揚文明新風,用實際行動促進團結友愛、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實踐者、新型人際關系的倡導者。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雷鋒精神,就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讓學雷鋒活動與時俱進。改革開放以來,各級團組織和廣大青年,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轉變觀念,開拓創新,不斷為學雷鋒活動注入新的內容和活力,使這項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與時俱進。弘揚雷鋒精神,就要這樣既牢牢把握雷鋒精神的實質,又堅持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使學雷鋒活動在實踐中日益豐富和發展,適應發展變化的時代,始終體現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伴隨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而誕生的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習雷鋒活動的深化和發展。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主要內容的志愿精神,與雷鋒精神在實質上是一致的。這項活動由團中央發起實施9年多來,在中華大地上蓬勃發展,方興未艾,已成為新時期青年群眾性學雷鋒活動的主要形式和載體。在城鎮,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區,為孤寡老人、殘疾人、下崗職工等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在貧困地區,青年志愿者走村串寨,為農民群眾提供基礎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在祖國的大漠山川,青年志愿者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在自然災害面前,青年志愿者幫助災區群眾重建家園,恢復生產……青年志愿者行動的蓬勃發展,是雷鋒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揚光大,并呈現無限生機的有力證明。
在新世紀新階段弘揚雷鋒精神,要大力推進青年志愿者行動,使這項活動更加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要廣泛實施志愿者注冊制度,動員更多的青年參與到志愿服務的行列中來,建設一支以青年為主體、以注冊志愿者為骨干、各個年齡層次人們普遍參與的志愿者大軍。形成以各級志愿者協會和志愿者專門工作機構、志愿者服務站為基礎的志愿服務網絡,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志愿服務的需要。要不斷拓寬志愿服務的領域,圍繞黨政工作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突出為困難群眾和貧困地區服務,以社會公益服務為重點,組織開展多種類型、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務活動,形成長期和短期相結合的志愿服務方式,形成一批重點志愿服務項目,引導廣大青年積極為人民群眾送溫暖、辦實事,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作用。
青年是群眾性學習雷鋒活動的生力軍。40年來,一代又一代青年以雷鋒為榜樣,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雷鋒活動,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雷鋒之歌。在新的歷史進程中,希望廣大青年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發揚光大雷鋒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實踐中,譜寫更加壯麗的雷鋒之歌!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