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教育消費論邏輯荒唐 清華北大是辦給富人的嗎
2006-03-08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針對群眾反映的“上學貴”問題,對記者講了自己的見解:人們對學費問題應當轉變觀念。在計劃經濟時代,孩子從小學上到大學花的錢很少,因為國家都給包了,但是在市場經濟時代,形勢已經發生變化。

  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已經成了家庭的一種消費,既然是消費,就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智力實力來選擇。北大、清華這些優質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較貴,不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場買東西,如果有錢,可以去買1萬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沒錢,就只能去小店,買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現在很多人不考慮自己實力如何,都想讓孩子往好學校里擠,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學貴”觀念重要來由之一。

  筆者之所以要引述這么長一段新聞事實,是為了防止自己,也防止讀者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的見解產生斷章取義和誤讀。經過發言人這么一“捋”,問題就清楚了,原來“上學貴”的問題是不存在的,主要是太多的人因為缺少理性而自找煩惱。而且,清華、北大原本就不是辦給平民大眾的,這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只能由富人來享用。所謂“存在即合理”,眼下的一切都是有定數、有道理的,教育部和大學并不需要改變什么,需要改進的倒是公眾,把觀念統一到教育部提供的“教育消費論”上來,一切煩惱便煙消云散了。但是,也正因為我們的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所以有幾個問題一時還是無法弄明白,難免求教于發言人。

  其一,北大、清華是花了誰的血汗錢辦起來的?或者換一種方式發問,為什么北大、清華成了優質教育資源,而其他高校沒有?我們國家的教育投入本來就十分有限,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教育發展不是基礎教育優先而是高等教育優先,高等教育中也是那些名校優先獲得了財政投入的“真金白銀”。這些“真金白銀”是全體人民的血汗錢,可是為什么這些高校“一闊就變臉”了呢?越是有限的、優質的資源,就越是花費了人民的血汗錢,即便按照市場的理論,這些資源也應當由人民,而不是獨獨由拍得出票子的富人去享用。

  其二,我們這個社會人才選拔的標準到底是什么?誰都知道,全國人民合力建設了北大、清華,但到底不能人人都去上北大、清華。那么,決定誰去誰不去的標準和尺度到底是什么,更具體一點說,是經濟實力還是智力實力?自隋唐實行科舉取士以來,智力實力一直是遴選人才的不二標準,并且被公認為最為公平的標準。那么,今天我們倒要倒退到隋唐以前搞什么錢財標準了?這是市場經濟的勝利,還是公平意識的倒退?在經濟實力為上的標準之下,富人勢必壟斷優質教育資源,窮者必然喪失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機遇,如果貧富差別加劇導致社會和諧喪失,那么富人壟斷了清華、北大又有什么意義?

  其三,這番話為什么如此耳熟?由高等教育是消費推導出來的“教育消費論”,很難叫人不想起“教育產業化”。教育部不是說自己反對“教育產業化”的提法嗎,這“教育消費論”又從何談起?有錢的就買1萬元的衣服,沒錢的就買100元的衣服。有錢的就買我造的天價樓房,沒錢的就請去租房。一個只為富人辦大學,一個只為富人造豪宅,兩句話是多么相像!問題是,造房子的老板可以信口開河,角色和素質使然。但官員以人民利益為上,為什么說出話來與干買賣的一樣口氣?

  最后,還想問一問:清華、北大真的是辦給富人的嗎?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