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是中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主的一個重要形式。在此間“兩會”進行的政協委員對《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討論會上,來自經濟界的四十多名政協委員就建言的“激烈”與“平和”,如何做好參政議政,暢所欲言,直抒胸臆
羊子林委員指出,比如對今年的醫療衛生、教育、環境保護、新農村建設等熱點問題,政協委員的發言都非常好,有些講得激烈點,有些講得平和點,但“激烈”與“平和”熟是熟非?
羊子林委員認為,政協委員的建言該激烈的時候就激烈,該平和的時候就平和。因為作為政協委員在政協會上該表達的不表達是不對的。有些問題提了許多年,沒人聽沒人管,或者聽了管理力度不夠,講得激烈點有何不妥呢?講激烈點主要是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當然指導思想是幫助政府改進工作,是建設性意見,不是惡意的攻擊。
羅冰生委員指出,面臨新的形勢,政協工作如何創新值得思考。很多委員提了不少精心準備的提案,僅今年的提案就有五千多項,對這些提案如何落實執行、落實得怎樣要跟蹤監督,不能到明年再做個總結報告就完了。他認為對事關民生大計、經濟發展等重大問題,政協要專門跟蹤緊揪不放,只有這樣方能使政協的三大職能落到實處。
吳敬璉委員指出,很多委員的發言不錯,但總感覺講完了就完了。他認為,對委員發言突出的熱點問題應該進行重點的專題討論,既允許委員在大會上提出不同的意見甚至批評,也允許有關部門來申辯,把問題弄清楚才好解決。他提議根據重點熱點問題組織專題討論和專人調研。
郭樹清委員認為,政協會議上的發言不管是“激烈”的還是“平和”的,要注意導向問題,不能因為這個階段看病貴、看病難就責怪醫生,不能在“非典”時期把醫生視為“天使”,現在看病難、看病貴時就把醫生當“魔鬼”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