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幕后的新浪笑得很開心,它的博客使眾多名家成為免費演員,為其貢獻了驚人的點擊量!。
新浪和搜狐推出的博客功能單一、用戶體驗糟糕!但是沾門戶流量和名人效應的光,門戶博客大賽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興起,這令專業的博客托管商(Blog Service Provider)大跌眼鏡,也開始蠢蠢欲動。
2005年是博客被資本大為看好的一年,它借著WEB2.0的春風大行其道,然而商業價值和盈利模式并不能直接劃上等號。2006年,縈繞已久的盈利問題依然沒有改觀。而且,雅虎、微軟、Google等跨國互聯網巨頭也不甘落后地切入此市場。看來2006年,國內專業博客托管服務商面臨著眾多競爭對手的夾擊……
難以突破瓶頸
門戶網站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博客辦得風風火火!一直生活在業界質疑和觀望中的博客托管商們因此亂了陣腳!博客大賽的余熱未消,裁員風波未平,作為全球第一中文博客門戶網站——博客網便緊鑼密鼓地推出“新生活方式”(new life style)戰略,以圖通過此次戰略一舉轉型成一個集個人博客、信息資訊、互動社區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互聯網公司。
然而,“新生活方式”概念顯然不是博客網首創,倒更像是在照搬微軟、Google、DOMO和蘋果等巨頭企業都曾有過的跟生活相關的戰略,甚至和騰訊前不久提出的在線新生活相比,本質上并沒有太大區別。就博客能否改變人們目前的生活狀態,帶來一種全新的嘗試,用戶的聲音也是褒貶不一,甚至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再怎么改變生活,飯還是要在飯桌上吃的!”
“除了博客在內的WEB2.0以外,還沒有哪個行業每月市場占有率的增長能超過10%,這也是投資人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博客網最大投資方,軟銀亞洲賽富基金總裁閻炎向《IT時代周刊》表示。但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底,我國上網用戶總數達1.11億人,其中博客用戶占十分之一的比例,活躍用戶只占一小部分的比例。這意味著堅持寫博客的并不多,大部分用戶都是只看不寫。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僅靠這部分用戶,就來振臂高呼“新生活戰略”,的確有點為時過早。
博客的概念已經普及,但用戶規模尚待提高,顯然,博客網站們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今年四月,博客網將在杭州舉辦中國首屆博客節,屆時將推出百萬學生、百萬兒童、百萬老人、百萬影像博客,改變以白領和學生為主體的用戶群,家庭博客將成為重點拓展對象。博客網總裁兼CEO方興東認為,一個六口之家,只要有一個會上網,就可以為所有家人都開通博客,今后博客用戶數量會超過網民。
一個人維護六個博客,這樣的熱情能維持多久?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背后,似乎更像是發展用戶的應急之舉。
“現在的博客網,雖然是以Blog、SNS、RSS、TAG、Podcasting、wiki等應用為核心的WEB2.0。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只是炒作。因為其技術沒有創新,應用也并不廣泛。門戶網站輕而易舉地辦起博客,沒有任何技術和資金壁壘,這或多或少也封堵了博客網站做大之后被大型網站收購之路。”互聯網協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說。
一個行業可以用時間來等待壯大,作為商業實體的企業卻不能坐等行業成熟之后再來獲取收益。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網絡室主任閔大洪表示:“對博客網站和博客服務商來說,面臨如何建立一個長久良好的運營機制,取得穩定的收益,這是一個非常現實、急迫、嚴峻的挑戰。”
應用最為普及的博客,能否為WEB2.0做好表率?
商機與危機并存
目前,以新浪、搜狐和網易為代表的WEB1.0門戶已經在市場站穩了腳跟,而MOP、博客網以及和訊以WEB2.0的概念上市似乎還前路漫漫,2006年底2007年初赴Nasdaq上市的聲音也小了不少,這些新勢力如何與傳統門戶網站抗衡?
就其目前的收入來源說,無非是廣告和增值服務,這照搬了傳統門戶網站的成功運營模式;就業務的盈利能力來說,也遠遠不如門戶網站。如果只是照搬門戶網站的成功盈利模式,顯然不足以被稱為第二代門戶網站。“博客網現在并不急于自身盈利,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先讓博客掙錢。”方興東說。
業界對這種觀點并不認同。有人甚至指出,博客作為一種精神家園,更多的人是因興趣愛好、生活或朋友因素去寫作和閱讀,有幾個人是為了錢去寫博客的呢?“一個博客網站,流量、用戶和內容都不是問題,如果要解決盈利問題,事實上就是需要有一支有效的廣告銷售隊伍、良好的廣告營銷渠道。這可能常常被激情澎湃的人們忽略掉。”新浪CEO汪延說。那么,博客網現在應把重點放在繼續發展用戶還是考慮如何盈利上呢?
“博客在中國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有一個跟讀者的需求更廣泛的空間,它在中國的發展比別的媒體具有更大的優勢。”計世資訊總經理曲曉東告訴本刊記者。
根據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現在全球網絡中已知的博客空間已經達到2720萬,而且增長勢頭非常強勁,平均每半年即增加一倍。Technorati每天都會在自己的索引中增加7.5萬個博客空間,平均近乎每秒鐘一個;帖子每天更新120萬條,平均每秒鐘14條。
莫大的商業價值毋庸置疑,然而,盈利問題卻遲遲解決不了!目前國內主流的幾大博客托管商已經有了各自的路線,博客網轉型打造第二代門戶,中國博客堅持社區路線,BlogBus走專業路線,其收入主要來說是廣告、無線和會員收費,但仍是入不敷出。BlogBus竇毅聲稱,BlogBus靠會員收費賬面已經有盈余。但Blogcn董事長胡之光告訴記者:“像BlogBus這樣走收費路線雖然是今后的趨勢,但是現在收費還為時過早,Blogcn現在已經能提供100G的免費空間,BlogBus按空間收費還怎么活下去?”
看來,互聯網企業缺乏的并不是盈利模式,而是思維的創新。今后博客的經營模式可能會是現有盈利模式的組合,怎樣達到最佳組合才是要考慮的問題。
博客需以服務為本
在紛紛擾擾的爭議聲中,國內幾大博客托管都已經實現了從個人網站向商業網站的轉型,2005年成為各大博客托管商大翻身的一年,博客網、中國博客和BlogBus紛紛拿到風險投資。
“現在博客托管商們提供的服務還不是非常穩定,用戶很容易被其他市場參與者分流出去。門戶的系統也是歷經多年才穩定下來的,而千萬瀏覽用戶的系統和千萬博客用戶的系統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對博客托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業內人士指出。
目前看來,門戶網站提供的博客服務相對簡單,功能單一,但是憑借本身強大的用戶流量和名人博客的推動,注冊用戶扶搖直上,令眾多其他角色望塵莫及。雖然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門戶的名人博客作為市場宣傳的手段是很不錯的,但門戶是一個終點站,有多少信息資訊用戶就接受多少,而MOP、Cyworld等社區成功的地方在于社區,個人應用部分則偏弱。因而,專業的博客托管商們更像是一個開放式的港口,有著自身的優勢。”
Blogcn COO周鳳成認為,即將到來的2006年很可能是博客市場洗牌的一年。除了MOP、天涯、和訊、Cyworld等相繼推出博客服務之外,在資金和技術上占有更多優勢的雅虎、微軟和Google等跨國互聯網巨頭也不甘落后。尤其像騰訊這樣的即時通訊平臺,發展勢頭更是不可小覷。僅2005年QQ空間就發展了2000萬用戶。看來2006年,國內博客托管商將遭受內憂外患的雙面夾擊。
互聯網協會最新出爐的《2005~2006中國WEB2.0現狀與趨勢調查報告》中指出,8%的用戶信息來源于個人博客,但方興東認為,媒體的特性在博客里面是次要的,交友交流的職能才能更加體現WEB2.0以個人為中心的宗旨。“怎么給用戶帶去更多更好的用戶體驗,才是博客服務提供商需要腳踏實地去做的事。”他認真地說。
“如果你沒能改變人們的生活,你就不能說你已經改變了世界。”紐約大學管理藝術大師彼得·德魯克說。同樣,如果博客不能改變人們的生活,那么它就不會對整個社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