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貓事件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上的蝴蝶效應
何謂蝴蝶效應?上個世紀的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打個比方,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氣流對地球大氣的影響可能隨時間增長而不是減弱,甚至可能在兩周后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
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這首民謠說: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或存或亡這樣根本性的差別
近日網上已經有人將虐貓女子及拍攝者的相片做成“通緝令”廣為傳播,更有人“懸賞追兇”!虐貓事件清晰地展示出互聯網的強大:在這個“視通萬里”的網絡時代,僅憑著網上的一幅照片,就可以從茫茫人海中毫不困難地找出某個人來。虐貓女子的年齡、籍貫、其丈夫是做什么的,都已經有人將線索提供到了網上。不僅如此,網民們通過種種技術手段,將某個虐待動物網站的注冊信息、域名注冊公司的辦公地址、辦公電話、法定代表人聯系方式,甚至連疑為法定代表人的車牌號碼、私人手機、大學專業、中學所在地、通過網絡購物的記錄等等,都公之于眾
一個法治的社會,凡是影響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都不會得到法律的認同,即使虐貓者真的有違法行為,也需要按照法律程序來處理,因此,對于虐貓事件,現實中大部分都是在道德上的譴責;但是在互聯網上就不同了,因為他的虛擬性,匿名性和隨意性等諸多因素的存在,很多現實里無法做到的都可以通過他來變成可能,就好像一個獨自存在的世界!
現如今,網絡逐漸成為人們離不開的工作與生活必需品,眾多上網的人的行為必須有所規范,必須遵循道德原則。中國科學院院士、控制論與人工智能專家戴汝為表示,到目前為止,一種全球性的網絡規范并沒有形成,有的只是各地區、各組織為了網絡正常運作而制訂的一些協會性、行業性規范
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規范并不代表禁止,網絡應該是暢所欲言的。虐貓事件水落石出,當事人公開檢討,不能說與眾多網民無關!也許某些網民的語言過激,也許某些網民的做法不能讓人接受,但畢竟都是發自內心的呼喚!希望在動物保護方面好好思考和反省一下。我國的動物保護法太不完善,法律只保護了那些稀有動物,對于貓狗等小動物沒有任何保障
個人認為,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應該如何運用才能良性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在否定某些互聯網行為的同時,也應該替互聯網說句公道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