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6年前初步啟動了住宅市場化建設,隨著福利房的取消,房產私有化和商品房高價格現象也一道出現。那時候,從事國際住房政策研究的
現在,由于高房價和市場供給能力的弱小,住房供需矛盾越來越成為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不久前,已是深圳英聯國際不動產公司董事長的郭建波在北京的媒體上撰文說,制定和實施兼顧更多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供給制度,是政府的一項重要社會職責。政府應該在住房市場上有所作為,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住房保障法規。
住房保障機制被削弱
由于受高房價的影響,加上中低檔住房的市場開發率一直處于極低水平,買不起房在許多城市的中低收入人群那里是一個嚴酷的事實。在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通過多次調研,透過一份報告表示,中國不同地區房價呈現出階段性快速上漲的態勢,部分地區房價上漲速度超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在房價上漲的過程中,住房保障制度沒有被進一步完善。1998年國務院辦公廳在一份房改文件里面明確說,要建設以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型住房為主體的多層次市場供給體系,不過時隔近十年后,住房保障政策沒有獲得全面執行,而且還遇到不小的尷尬。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的報告暗示說,住房保障制度的地位正在受到削弱,由于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是免收土地出讓金的,在經營城市的理念下,地方政府不愿主動增加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的供應,也不愿意為經濟適用房的建設提供相對較好的環境。這使得在實際操作中,住房供應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一些地區不僅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且還有惡化的趨勢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