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經常往來港深兩地,對兩地的情況都比較了解,當然,對兩地的富人、窮人也比較了解,而本人則是中產一族。坦率地說,我并不仇富,也不嫌貧,對于目前香港社會的貧富差距一直抱持著平和的心態。我相信,絕大多數香港人和本人一樣,也都是比較平和地生活在香港這個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里。 本人雖然不仇富,但卻覺得一些富人的作風、行為和操行有值得詬病的地方。譬如,在香港,時常都會聽聞一些涉及富有人家的緋聞,有的富翁更為此一擲千金,手筆之大,令人瞠目。再如,香港雖然富豪云集,但據我所知,除了曾憲梓、李嘉誠、邵逸夫、方潤華……等等人士成立有專門的基金大手筆捐助香港與內地的教學、慈善、公益事業外,仍有一些孤寒甚至是一毛不拔的富豪。 相反,香港社會的普通市民雖然沒有太多的身家,但對各種公益和慈善事業卻貢獻良多。每一次內地發生災害,許多市民都會伸出他們的援助之手。相形之下,在公益慈善事業方面,香港的富豪做得不夠好。本人在內地亦聽聞,有的港商為了達到自己的商業目的,送錢送物,甚至送女人給一些內地政府主事的官員,以此賺進大把的錢財。還有的港商在內地開工辦廠,為了提高利潤率,根本不考慮工人的死活,不僅強迫工人超時工作,而且缺乏基本的安全與環境保障,因而出現各種問題和矛盾時有所聞。什么叫為富不仁?可以說,上述的事例都是為富不仁的表現。 如果這樣的事例和新聞經常充斥街頭巷尾,那么,社會就會對富人一族產生不良的印象,由此而引發社會的仇富心理也就不足為怪。所以,富人不能光責怪社會不寬容、不厚道,也不能光埋怨普羅大眾心理不平衡。其實,社會上的一些仇富心理直接原因來自于一些人的為富不仁。所以,富人必須首先作好自我審視,檢點行為。 富人因為有錢,所以往往成為公眾人物,而公眾人物的言行、操守乃至一舉一動,往往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樣是缺點和問題,發生在普通人身上可能無足輕重,但發生在富豪身上卻會引起社會反響。所以,要改變社會對富豪的不良看法,富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要謹言慎行,多做好事,切莫相反,一毛不拔,緋聞甚至丑聞不斷。 |
作者:李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