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困難群眾看病難政府要有作為
2006-03-24
為了解決困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2005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決定開辦面向主城區低保家庭中未納入醫療保險人員的愛心醫院。市財政按全額事業單位標準撥付醫務人員工資,市區黨員捐款41.2萬元,市衛生局捐款50萬元,市慈善會和徐州卷煙廠各捐助10萬元。在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5月9日,“不以營利為目的,提供優質低價服務”的公益性醫院———徐州市愛心醫院正式開業。
愛心醫院實施一系列優惠措施來降低低保人群的就醫費用。醫院免除掛號費、診療費、注射費及輸液費,對心電圖、B超等23項檢查檢驗項目實行2至4折優惠;所有診療藥品一律平進平出,按成本價銷售;醫生嚴格因病施治,不過度檢查,不開大處方,在確保療效的前提下盡可能向患者提供價位低的藥品。開業至今,愛心醫院共接診患者7666人次,開具處方6373張,平均每張處方費用17.59元,僅為全市門診處方平均值的1/5。目前,該院正著手將市區2181戶特困職工納入醫療范圍,讓更多的困難群眾能夠得到優質低價的醫療服務。
眼下,面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建設公益性非營利醫院的必要性。如果在每一個城市都至少辦一至兩所以政府為主導的公益性非營利醫院,醫院的建設費用和營運費用完全由地方財政撥款,醫護人員的工資參照政府事業單位人員標準,與醫院收益完全脫鉤。這種公益性的非營利醫院為城市低收入者和一般醫保對象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門診和住院治療。人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到公益性的非營利醫院就診,也可以到醫療設施水平相對較高的營利醫院就診。職工醫療統籌部門對醫保對象在這兩類醫院就診費用可以提供不同的補償標準。這樣,使得職工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回到最初設想的思路上來,合理分配社會醫療資源,主動調控醫療衛生事業的過度市場化傾向,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應該是一個積極的解決辦法。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