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高電視塔、世界最大摩天輪、世界最長拱橋……廣州打著“世界之最”名頭的項目為何越來越多?據金羊網-羊城晚報報道,正在召開的廣州市“兩會”上,有人大代表質疑:有沒有必要追求那么多“世界第一”?
代表們說,當前,城市間互相攀比、拼追第一的心態殊值玩味。爭建“世界第一高樓”;工業園、開發區競全國最大;單是“最高摩天輪”便有近十個城市爭奪;機場、汽車、鋼鐵等項目競相上馬……若非國家宏觀調控對一些項目叫停,恐怕攀比之風會愈演愈烈
“當前,珠三角已成為全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廣州建設‘地標’,有利于提升層次、彰顯地位。但短短幾公里的珠江兩岸,要建幾個‘世界第一’,是否真有必要?”廣州市人大代表林沛勛如是說。
全國人大代表、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有代表指出:即使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不少“第一”也是順應市場而生,并非政府主導。也許從眾心理、文化傳統讓國人有爭第一的虛榮,可作為政府及決策層,卻必須冷靜。前段時間,廣州棄建“世界第一高樓”,代表普遍叫好,認為摒棄了追求政績、追求轟動效應的浮躁之風,體現了尊重規律、求真務實的精神,難能可貴。
但是,代表們依然看到:同樣在廣州,世界第一高塔之類的建筑還在動工,世界最高摩天輪之類的項目還在招標,“世界之最”的口號還在叫響……代表們說,追求大手筆、趕超世界潮流,爭第一,動機雖好,但若沖動勝過理智、科學讓位權力,留給后人的是不符實際的“面子工程”,不僅令人擔心,甚至可說是后患無窮。
代表們指出,硬件第一容易,軟件如何跟上?建“世界第一”項目不難,只要有錢又肯花錢就可以;難的是對社會軟環境的改善、對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社會公共事業應與經濟建設同步。”盧啟明代表說,“如果拿出搞城建的力度來搞社保、教育、衛生事業,我們的社會將更美好。”
【轉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