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北京話形容前門商業街繁華景象時有句話這樣講:大柵欄,狗屎包起來都賣得出去!現如今,這話套用在京城樓市上,還真的再恰當不過!
正如早先預料的那樣,在經歷8·31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之后,北京樓市現已出現價格反彈和房源短缺現象。從需求上看,經濟持續增長帶動消費購買力提高,百姓住房需求增大等固然是房價上升的根本原因;但2008年奧運會會期臨近和首都效應帶動的外地客群向城市涌入,則是需求迅猛增長,進而推動房價上揚不可小視的動力源。
在住房已被完全推入市場化的今天,房價上揚乃需求帶動。對此,無論阿貓喊也好、阿狗叫也罷,事實人人都不能回避。而真正的問題在于:天價豪宅象蘿卜白菜一樣熱賣的同時,那些空喊房價要降甚至暴跌的所謂專家,是不是狗抓了耗子管了閑事;在于:房價如此之快上漲,政府用何種市場化手段有效加以控制?
不只是房子,北京消費市場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甭管多貴的東西,只要敢喊出價,就準有人應市。名車、名表、LV不管標價多高,只有斷貨的時候,而沒有賣不出去的先例。據說,現在寶馬7系交錢后,平均要等兩個多月才能提到車;在北京,打一場高爾夫球的費用之高,據說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北京四、五星級酒店有上百個之多,但要想在春秋旅游旺季或者年節假日,甚至兩會期間訂套五星級酒店的房間,那簡直難于上青天。
所以,北京的房子賣得貴,豪宅熱賣也就順理成章。只是該貴的房子賣貴了,那些窮困的無房戶住房問題至今沒有解決的良方,除了一個沒起多大作用的經濟適用房政策之外,其它政策全是在紙上談兵。
京城的房子賣得貴,還賣得快,今天來看并不奇怪。問題是這樣貴的房子是不是還要繼續貴下去,接著漲下去?是不是再建多少這么貴的房子,也滿足不了還在日益高漲的需求,還要繼續熱賣下去?
工商聯不動產商會會長聶梅生博士說了,現在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已達26平方米,個人持有房產高達80%。把這樣的數字對應著房價依然快速上漲的現實來看,這里面的問題就只是一層窗戶紙——消費投資沖動得不到遏制,住房供應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刻!
最近的一則事關百姓的大事是四月一日起,對高檔消費品進行高額征稅。或許對豪宅是否屬于奢侈消費品決策高層還有不同意見,或者對課以重稅后房產需求衰退是否會扯GDP后腿還心有余悸,或許對超標住宅征稅后會使某些定政策人自身利益受到沖擊傷害,這次加稅暫時未涉及房產。但掌握內情的人放言:這并不意味著不征,或者少征。而如果一旦物業稅開征,對于當前熱衷投資或儲蓄的買房人來說,“錢多”就有可能會成為“錢傻”,而且人也真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