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前國務總理李海瓚 |
這些日子,韓國總統盧武鉉好沒面子。他的手下、政府總理李海瓚因“高爾夫丑聞”辭職丟官。隨即,韓國首都的市長李明博也因曝出“網球丑聞”,被迫向市民作出“有欠思考”的懺悔。
一樣沒面子的還包括該國執政黨——開放國民黨、在野黨——大國家黨。兩位政府高官不檢點的丑行,令兩大政黨在選民面前蒙羞。接下來韓國要進行地方議員大選,瞧這事鬧的。
前者出丑系與工商界人士打高爾夫,拿中國人的話叫“男女授受不親”。后者出丑乃只顧“娛”而不分時間場合,拿中國人的話叫“不務正業”。
放在咱們中國,這算哪門子事。
在咱們這兒,動用納稅人血汗錢或老板請客,供黨政官員、國企官員、事業官員玩高爾夫什么的實在是稀松平常事。誰要登高一呼,說這叫“高爾夫腐敗”,此人一定腦袋瓜子進了水。
“韓戰”結束已半個多世紀,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韓國的主流文化仍帶有濃濃的‘官本位”,幾乎歷屆政府都因腐敗纏身而難以求個“善終”。可自從較徹底地進行憲政改造,實施現代民主法治制度,形勢當即開始大變。時至今日,就算貴為總理者,偶爾玩一把高爾夫也不成。
一場高爾夫竟然能導致一國總理丟官,這就是現代民主法治制度的巨大威力!
觀各國之“國勢”,凡因推行現代民主法治制度,皆政治清明、政通人和,經濟與社會發展進步,百姓收益可持續、經濟發展可持續、社會總福利增長可持續,從而支撐國家發展的可持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先是亞洲“四小龍”起飛,再是東盟各國普遍地“你急我趕”——難道說服力還不夠么?
現代民主法治制度以決策透明公開而確保公民權利至高無上;以程序確保利益調配公正公平;以監督遏制權力腐敗。具體到遏制腐敗的作用力發端于何處——簡言之,不過四個字:公眾監督!
說到公眾監督,手段有多種,其中監督成本最低、最易使的又數輿論監督。瞧,李總理的“高爾夫丑聞”,李市長的“網球丑聞”,無不由媒體率先予以揭露,令“丑”者無地自容,令“丑”者所在的執政黨或在野黨反思補救。如此循環往復,制度不斷健全,政治漸趨清明,公民權利意識得到開發,民眾主人翁地位得以真正落地,整個就是一種良性循環。
反腐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任務。觀念理念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反腐的實際效果大不同,反腐的成本大不同,民眾對執政黨和政府的認同程度自然也不同。
在本專欄的一篇舊文里,我曾經邀請讀者們做個實驗:請您將自己的頭發一把抓住然后把自己提起來——能成么?當然不成。其道理您在學初中物理時已掌握。物理學所闡述的道理特樸素,其廣泛的相通性同樣適合于社會政治領域的反腐敗。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自己監督自己,試圖由此減少內部腐敗,在邏輯上是永遠無法成立的。
歷朝歷代,反腐手段最烈者當屬朱元璋。他把貪官抓來剝皮,然后做成響鼓警示整個官場。結果咋樣,大明王朝還不是照樣灰飛煙滅。李總理丟官、李市長難受不是壞事,他們畢竟沒有掉入腐敗的無底深淵。誰“救”了他們——公開的輿論監督,而不是內部的自查自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