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對勞動者侵權的事實證明,中國的勞動法律在執行中遇到了嚴重障礙。這一障礙主要體現在官商勾結,在企業和社會間形成了一道屏障。”中國青年報消息,昨天在“全球化下的勞資關系和勞工標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多名中外學者試圖破解勞動者權利屢受侵犯的根源。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高級研究員李琪說,面對中國工人合法權益不斷受到侵害的事實,人們往往指責立法不足或執法不嚴。但實際上,就調整個人的勞動關系來講,不存在太多的立法不足。而如果將執法不嚴都歸咎于勞動監察機構人手不足、監察不力,也有失公道。“執法不嚴關鍵在體制。目前在私營企業的外部已經形成了堅固的屏障,就像烏龜的殼一樣。在一些地方政府推行的經濟政策的扶植下,私營企業主獲得了超過法律規定的特權,這些企業和社會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屏障。如果這個企業和政府的官員勾結在一起,這個屏障將更為堅實。
李琪舉例說,2005年是中央政府煤礦安全整治政策出臺最多的一年,也是整治力度最大的一年,但據統計,去年全國煤礦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數量和死亡人數分別比2004年上升了34.9%和66.6%。為什么這么大的整治力度卻制止不了惡性礦難的出現?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存在官商勾結屏障,使得中央政策的效力層層衰減。如果這個屏障不消除的話,將影響中國勞動法律和各種勞動標準的貫徹和執行。“在對地方政府的績效考核上,GDP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為引進外資和發展地方經濟,地方政府往往忽視對勞工權益的維護。”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
曾湘泉認為,中國企業勞動標準不規范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國的工會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目前大量的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中沒有建立工會組織。按照工會統計數字計算,工會的覆蓋率只有三分之一強。”
【轉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