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汽車吃香了。大家都高興。
即將實施的汽車消費稅,“天平”偏向小排量車。本月底,是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各地取消“限小”的最后期限。從最近的一系列舉措來看,政府和政策似乎都在引導一個方向:汽車節能。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倡導節能的時候,有人將油耗作為衡量一輛汽車技術水平的標準,甚至作為購車時的“一票否決”。最近,在汽車市場上一種說法就比較流行:××國汽車省油可以買;××合資企業的產品是引進××國的,費油,最好別買……
注重油耗,無可厚非。從國家而言要節能,從個人消費而言要省錢。但油耗問題不能孤立起來看。
首先,汽車產品是一個在高速行駛過程中使用的商品,安全的要求應該放在第一位。這里講的安全一方面是指保護車內駕乘人員的安全;另一方面還包括對行人的安全。前者大家可能好理解,后者則可能不太清楚了。據了解,歐洲有專門的保護行人的碰撞安全標準。其實,對于安全的注重,中國消費者絕對不亞于歐美。曾經有調查表明,在價格和安全性能中做一個選擇,超過90%的人選擇了安全性能。不久前,豐田專門在天津搞了一次“碰撞觀摩”活動,邀請全國各地記者現場感受其產品的安全性。動機就在于豐田感到安全性方面的傳言影響到了它在中國的銷售。而歐美車一貫以安全為一大賣點。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汽車的環保問題越來越突出。中國在這方面的壓力更加明顯。特別是北京為了2008年奧運會,提前實施了歐Ⅲ排放標準。也就是說,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就不能上牌。但這只是汽車環保的一部分內容,今后更多的環保問題還會顯現出來。比如前年就有一個消費者起訴某汽車廠內飾有害物質致人死亡的官司,從中可看出消費者開始意識到了環保不僅體現在排放上,而且還要關注汽車制造使用材料是否環保的問題。據了解,上海大眾為了做到汽車從里到外達到環保要求,在汽車總裝完畢后,有10名被稱為“金鼻子師”的專業技術人員坐進車內“聞氣味”,以辨別車內是否有不夠環保的地方。
能源問題在國際油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引人注目,中國不可能不受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將日益明顯。據資料顯示,我國機動車燃油消耗已占到了全國總油耗的1/3以上。因此,倡導節能,提倡使用小排量汽車不僅必要而且必須。但對于節能應該看到多種路徑,小排量也并不就是節能的代名詞。一方面要看到全球包括中國在內都在積極研究、探索新能源技術,以及傳統內燃機技術的變革創新。同時,另一方面也要實事求是地處理好節能與提高效能之間的關系。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如果只注重油耗而忽視效能,同樣作為代步工具,自行車是零油耗,但這樣的節能意義有多大呢?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講節能一定要有點技術含量,談小排量也不能簡單地“做小”。從國際上各跨國公司的發展看,它們的技術路線往往是節能和環保密不可分的。如同樣排量的發動機采用渦輪增壓技術,相同油耗下功率明顯加大,排放標準提高一個檔次。反觀我們當前提出的小排量和節能,還看不到與環保的有機結合。
安全、節能、環保,是當今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三大主題。它所以能成為主題,就在于消費者以及社會對于汽車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生產企業來說,不斷研究推出三者統一結合的產品是永遠追求的目標;對于消費者而言,買到既安全、又節能、也環保的車才能既稱心又如意。
安全、節能、環保,其實一個都不能少
【轉自中國新聞網】